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6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明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亮的燭火。《文選.謝惠連.雪賦》:「燎鑪兮炳明燭,酌桂酒兮揚清曲。」《文選.張協.雜詩一○首之一》:「蜻蛚吟階下,飛蛾拂明燭。」
檀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布施。唐.楊烱〈大周明威將軍梁公神道碑〉:「月抽官俸,日減私財,並入修,咸資檀施。」
蒸骨驗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仵作檢驗屍骨推斷死因的一種方法。在天氣晴朗時挖掘長寬與草席相若,深二尺的地窖,以柴炭燒紅地窖之後,潑灑二升好酒、五升米醋,並趁熱放入死者尸骸,下襯竹席,上覆草席,加以蒸。一、兩個時辰後,取出骨骸,灑上紅油,在陽光下檢視。若死者生前曾遭笞打,則該部位骸骨呈紅色血暈;骨折兩頭均有血暈,則為生前骨折;反之,則為死後骨折。《見福惠全書.卷十六.刑名部.撿枯骨》。
香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盛香料的袋子,用以衣驅避惡氣。較精緻的,可作為婦女的裝飾品。《洛陽伽藍記.卷五.凝圓寺》:「惠生初發京師之日,皇太后敕付五色百尺幡千口、錦香袋五百枚、王公卿士幡二千口。」《紅樓夢》第七四回:「鳳姐忙拾起一看,見是十錦春意香袋,也嚇了一跳。」
砭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砭,用石針刺;灸,用艾草點火燒。「砭灸」為古代治病的方法。《史記.卷一○五.扁鵲倉公列傳.倉公》:「法不當砭灸,砭灸至氣逐。」
酒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酒中所浮泛的泡沫。唐.孟郊〈送殷秀才南遊〉詩:「詩句臨離袂,酒花別顏。」唐.李群玉〈望月懷友〉詩:「酒花蕩漾金尊裡,櫂影飄颻玉浪中。」
衣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架在火上,可以衣的竹製籠。宋.陸游〈秋懷〉詩四首之三:「不惜衣篝重換火,卻緣微潤得香多。」
熏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熏香、取暖用的火爐。隋.江總〈大莊嚴寺碑〉:「熏鑪夜爇,遙來海岸之香。」宋.李清照〈浣溪沙.髻子傷春慵更梳〉詞:「玉鴨熏鑪閒瑞腦,朱櫻斗帳掩流蘇,通犀還解辟寒無。」也作「爐」。
火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方形的籠。可用來香、烘乾衣物。《紅樓夢》第五二回:「偺們叫他起來穿好衣裳,抬過這火箱去,再叫他們進來。」
堯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約一百一十七歲。見《史記.卷一.五帝本紀》唐.張守節.正義。後以比喻長壽、高壽。宋.柳永〈永遇樂.風解慍〉詞:「祝堯齡、北極齊尊,南山共久。」宋.晏殊〈喜遷鶯.歌斂黛〉詞:「今爐暖,龍香遠,共祝堯齡萬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