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7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海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海象(Odobenus rosmarus)1.1 長牙1.2 敵害1.3 覓食1.4 關鍵字1.5 參考書目 海象(Odobenus rosmarus)海象非常喜歡群居,常常在海水很淺的地方上岸,通常都會在北極附近海域的冷水中捕食,主要尋找主要的食物蠣,他們也喜歡游泳的時候,一小群一小群的海象靠得很近,並經常同時潛到水下,同時露出水面。覓食時,牠們可以潛到水下常約10分鐘,通常潛水不超過50公尺的地方。一頭海象一頓飯要吃到幾千隻的蠣,有...
老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鼓書藝人》《正紅旗下》(未完成) 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 短篇小說《趕集》《櫻海集》《藻集》《火車集》《貧血集》 劇本《龍鬚溝》《茶館》等 評價●老舍有「文學語言大師」的稱號。●王源:「老舍的重要價值,突出地體現在他對文化批判及國民性問題的執著關注.而老舍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反思和批判,其切入點和出發點正是"京味"濃厚的老北京文化.濃染平民色彩的"京味...」(東嶽論叢 Dongyue Tribune 2002年,第04期)●劉勇:「老舍是"京派"文學的經典代表,是北京文化精神的守望者.北京文化不僅是老舍真...
寒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二十四節氣中,第一個提到「寒」字的。<周書.時訓篇>記載:「寒露之日,鴻雁來賓,後五日,雀入大水為;後五日,菊有黃華。」清楚言道,寒露時節的景況。 無射之音我國古代用八卦中十二辟卦表示一年中十二個月的氣候變化,而律呂證實每種氣候來臨。律呂指的是在陝西、河南邊界,形狀傳言像竹子卻不是的呂管,依一定長短粗細,傳說中埋於天山的陰谷,共十二種,管中充滿盧灰,用竹衣(竹子內的薄膜)貼上,冬至一陽生之時,最長管子的灰遍噴出,發出聲響,每月一次,由黃鐘、大呂、太簇、夾鐘、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宮、無射、應鐘十二種聲響組成...
不忍坐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無法袖手旁觀,不理不睬。如:「鄰居小孩常遭家暴,實在令人不忍坐視,決定報警。」《文明小史》第五九回:「今查得一物,形如蚧,欲將赤日吞下,使世界變為黑暗,是以本督不忍坐視,飭令各營鳴砲放槍救護。」
捕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捕捉魚類。《大宋宣和遺事.元集》:「在路上撞著杜千、張岑兩個,是舊時知識,在河次捕魚為生。」《西遊記》第一回:「持篙試水,偶得淺水,棄了筏子,跳上岸來,只見海邊有人捕魚、打鴈、穵、淘鹽。」
鷸蚌相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蚌:動物名。軟體動物門斧足綱。體軟有殼,大者長八九寸,能產珠,殼可製器。或稱為「二枚貝」、「蚌」、「蜊」。 (2) 出曝:打開殼晒太陽。曝,音,ㄆㄨˋ,晒。 (3) 鷸:音ㄩˋ,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一。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 (4) 拑:音ㄑ|ㄢˊ,夾住、挾持。 (5) 喙:音ㄏㄨㄟˋ,鳥獸等動物的嘴。 (6) 禽:捕捉。通「擒」。
鷸蚌相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蚌:動物名。軟體動物門斧足綱。體軟有殼,大者長八九寸,能產珠,殼可製器。或稱為「二枚貝」、「蚌」、「蜊」。 (2) 出曝:打開殼晒太陽。曝,音,ㄆㄨˋ,晒。 (3) 鷸:音ㄩˋ,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一。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 (4) 拑:音ㄑ|ㄢˊ,夾住、挾持。 (5) 喙:音ㄏㄨㄟˋ,鳥獸等動物的嘴。 (6) 禽:捕捉。通「擒」。
別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正式名稱以外另取的名稱。如蟆是蟾蜍的別名。
鷸蚌相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蚌:動物名。軟體動物門斧足綱。體軟有殼,大者長八九寸,能產珠,殼可製器。或稱為「二枚貝」、「蚌」、「蜊」。 (2) 出曝:打開殼晒太陽。曝,音,ㄆㄨˋ,晒。 (3) 鷸:音ㄩˋ,鷸目鷸科鳥類的通稱。種類繁多。嘴、腳均長,體格大小不一。羽毛多為灰、褐等暗色調。常涉水捕食小魚、貝類及昆蟲等。 (4) 拑:音ㄑ|ㄢˊ,夾住、挾持。 (5) 喙:音ㄏㄨㄟˋ,鳥獸等動物的嘴。 (6) 禽:捕捉。通「擒」。
海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棘皮動物海星綱。身體呈星形、扁平,腕作放射狀,大多五枚,但有的可達五十枚,而用腕部的管足運動,口在腹側的中央。雌雄異體,再生能力特強。常棲息海濱岩礁間,匐行覓食,以牡蠣、蜊等貝類為主食,對海水養殖有害。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