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18.7497 ms
共 80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霓裳羽衣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按樂曲節拍邊歌邊舞;曲破又名舞遍,是全曲高潮,以舞蹈為主,繁音急節,樂音鏗鏘,速度從散板到慢板再逐漸加快到急拍,結束時轉慢,舞而不歌。白居易稱讚此舞的精美道:「千歌萬舞不可數,就中最愛霓裳舞。」 《霓裳羽衣曲》表明唐代大曲已有了寵大而多變的曲體,其藝術表現力顯示了唐代宮廷音樂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通過白居易的《霓裳羽衣歌和微之》可看出,《霓裳羽衣曲》伴奏採用了磬(唐代指銅缽)、箏、簫、笛、箜篌、篳簟、笙等金石絲竹,樂聲「跳珠撼玉」般令人陶醉。 《霓裳羽衣曲》在開元、天寶年間曾盛行一時,天寶之亂後,宮廷就沒有再演出...
|
梵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主張,然而梵谷無法適應喧囂的巴黎生活,兩年後前往法國南部的曼波列,與高更為伴,暫時獲得寧靜的生活,逐漸脫離印象派繪畫的範疇,有了自己的風格,技巧臻於圓熟,然而梵谷的內心仍躁動不已,在某次與高更爭執後(有一說是與女子戀愛失敗)梵谷割下躲耳朵,導致兩人的情誼徹底決裂。以後,梵谷的精神病周期性發作,進入巴黎郊區的聖雷米醫院靜養,最後在西元1890年,以一把手槍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藝術風格梵谷27歲才開始學畫,他的畫作不符合學院派所定義的「美」,一生僅賣出一幅畫,靠著弟弟的接濟度日,經濟、生活、身體(癲癇)的折磨,使得梵谷特別...
|
白居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好旳幻想來到了長安,以《賦得古原草送別》一詩嶄露頭角,得到老前輩顧況的賞識。他在長安得了一些日子,逐漸感到周圍的冷漠與污濁。他知道長安不可能有自己的進身之階,最後便失望地離去。二十九歲那年,白居易考取了進士。元和元年(806)四月,憲宗策試賢良方正能言直諫科舉人。皇甫湜、牛僧孺、李宗閔在對策中苦詆時政,忤犯宦官,結果因宦官反對不得居上第,考策官、復策官亦遭貶斥。白居易憤然上書,主持公道。他因直言敢諫,為執政者所忌。元和十年,藩鎮李師道、不承宗遣人到長安刺殺宰相武元衡。白居易上疏請急捕賊,以雪國恥,為執政者所惡,以莫須有...
|
學校效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運動(effective school movement)的興起。到了1970年代以後,學校校能研究逐漸受到世界各國學者(包括英國、加拿大、澳洲、荷蘭和我國)的重視,有關學校效能的學術著作和研究報告也就越來越多,豐富的學校效能研究內涵。最初對於有效能學校的認定,是指學生智育成績優良的學校,智育成績以閱讀(reading)和數學(mathematics)二科成績為代表。持這種看法的學者們,通常以常模或效標參照成就測驗來評量學生基本能力的成就,然而這種學校效能的觀點太過狹隘,於是有一批學者們乃從學校組織結構和學校系統觀點來探...
|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抗金,便竭力唆使高宗與全國講和。趙鼎對他自然就反對。於是,秦檜經常在高宗面前說趙鼎的壞話,使高宗對他逐漸失去信任。後來,高宗終於將他貶到外地去當官。 趙鼎離京時,秦檜假惺惺地為他送行。但趙鼎並不領情,只是輕蔑地瞧了他一眼,拱拱手就走了。為此,秦檜更加忌恨趙鼎,將他越調越遠,最後貶謫到朱崖。趙鼎在朱崖住了三年,熟人都不敢去看望他,生活非常困苦。秦檜知道他的處境後,認為他活得不可能長久,便囑咐地方官每月向自己呈報他是否還活著。趙鼎六十二歲那年,終於患了重病。臨死前,他把兒子叫到床前,悲憤他說道:“秦檜非要置我於死地。我不死,...
|
漸至佳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漸進至美好的境界。語出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顧長康啖甘蔗,先食尾。問所以,云:『漸至佳境。』」後用以比喻環境逐漸好轉或趣味漸濃。如:「經過大力整頓,他的公司已漸至佳境。」、「他初學書法時,不得要領,頗覺無趣,近日則已漸至佳境。」也作「漸入佳境」。
|
社會階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們,發現他們的生計被資本主義生模式中佔有優勢生產權力者所破壞;工人毫無選擇地,只能在這些工業化過程中逐漸擴張的工廠裡找尋工作。在馬克思主義中,無產階級指出賣勞動力給資本家以換取工資的無勞動者階級,在此處勞動力亦成為一種商品;社學上的一般定義多指工人階級。 資產階級 起源中世紀法國,指圍牆城鎮的居民。這些城鎮居民以工藝為業。在經濟和社會階級中處於鄉間地主和農夫之間的中等地位。 變革隨著機械動力引進城市工業,加上工廠系統的成長,中世紀工匠開始分為雇主和雇員兩個階級;新的階級意識形成,傾向於把資產階級的想法用來指雇主一方。這樣...
|
邊緣性人格異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際關系領域存在著重大的缺陷,特別是在前俄狄浦斯期的分離——個體化的階段。許多理論家還認為,隨著孩子逐漸和父母分離,孩子會面臨著矛盾和罪惡感的危機。孩子的攻擊性可能預示著愛的客體的喪失,然後孩子需要一些防禦機制以使他們能容忍這種攻擊性而不帶有不適當的罪惡感,能從父母處分離,能擁有本能的攻擊性也就是力比多的能量,能認識到這個危機將不會導致現實中客體的喪失、拒絕情感或削弱自尊。 5、社會文化因素現有關於邊緣型人格異常的絕大數研究和臨床報告都來自於發達國家,相關的跨文化研究比較少,因此有學者提出此症狀來自於社會文化因素被忽視或...
|
逐步養成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逐步養成法(Shaping)目錄1 定義2 影響有效性的因素3 缺點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逐步養成法有時被稱為逐漸接近目標法,被定義為透過增強接近最後目標的反應,並消弱先前反應的方式發展新行為。新行為受不同來源及影響形成,有時新行為的出現是因為有一些初始行為受到環境或他人的增強,造成行為的改變。日常生活中逐步養成是很普遍的,以致於我們不見得感受得到。(註1)逐步養成行為也透過五個面向進行(註1):1. 形式:指的是空間變化或反應形式(如特定的動作)。舉例來說,打字與寫字是同一個反應,但是有不同的形式。2. 數量:指...
|
行為目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應學習理論是相互呼應的。因為當時的心理學家都相信,學習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通過一系列細小的步驟按順序逐漸達到的。人類之所以比動物高明,是因為人類可以形成非常多的刺激---反應聯結。課程目標與行為目標幾乎成了同義詞,這主要是由泰勒《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1949年)一書的影響。泰勒在該書中強調,在課程目標確定後,要用一種最有助於學習內容和指導教學過程的方式來陳述目標。泰勒指出,人們在實踐中往往容易犯這樣的錯誤:(1)把目標作為教師要做的事情來陳述,但卻沒有陳述期望學生發生什麼變化;(2)列舉課程所涉及的各種要素,但卻沒有...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