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5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838.023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地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資料1.徐美玲。台灣的地形,2008年一版,頁32-35。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相關教學資源(教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52953
梅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妙世界:四季花語錄160則》,臺北市:綠生活國際股份有限公司,頁332-333。相關教學資源請參考教部數位教學資源入口網https://isp.moe.edu.tw/resources/search_content.jsp?rno=1669358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梅花英文關鍵字:Prunus mume Sieb. et Zucc.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期吸入或接觸苯,會引響人的身體健康,造成皮膚濕疹、呼吸感染、白血病,懷孕婦女長期吸入則會導致胎兒發畸形和流產。因此,專家們也把苯稱為「芳香殺手」。2.目前,在國際衛生組織已經把苯訂為強烈致癌物質 引用相關文獻<註1>關於科學的100個故事,霍致平編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3月3日出版。<註2> 50則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理論物理化學篇,大宮信光作,陳姵君譯,初版,新北市,瑞昇文化,2011.04。
寄居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以在貝殼中間挖個小洞,用尖銳的東西刺寄居蟹的屁股,把寄居蟹嚇出來。(註1)2. 寄居蟹都是在海底生的,小時候,通常隨波逐流,長大後,有的就躲進貝殼裡,繼續在海中生活;有的就爬上沙灘,寄居在小海螺的空殼中,但儘管牠四處漂流,最後要繁殖產卵時,仍然必須回到海中。(註2) 共生現象刺水螅和海葵是寄居蟹共生的夥伴,牠們通常都會寄生在寄居蟹的殼上,跟著四處尋找食物。刺水螅能隨著環境變換體色,使敵人認不出來;海葵的刺絲胞可幫助擊退敵人,牠們這種對彼此都有利益的共存現象,就稱為共生。(註2)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 寄居蟹英文關鍵字:...
氣壯山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氣概豪邁,使祖國山河因而更加壯麗。 3.故事內容南宋大臣趙鼎出身貧寒,四歲就失去父親,在母親撫養和教下成長。他二十一歲考中進士,當官時敢於批評權貴,受到宰相吳敏賞識,被調到都城開封任職。1125年冬,北方的金國出兵南侵。次年秋攻陷太原,嚴重地威脅到宋朝的安全。昏庸懦弱的宋欽宗驚慌失措,趕緊召集文武大臣商議對策。 一些貪生怕死的大臣,主張割讓土地向金國求和。趙鼎與這些大臣的看法不同。他說:“祖先留下來的國土,怎能拱手送給別人?望陛下千萬不要考慮這種意見!”可是,欽宗非常懼伯金兵,決心屈膝投降,把大好山河割讓。金軍使者來談...
蒲松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種70餘萬字。此外蒲松齡還撰寫了〈歷日文〉、〈省身語錄〉等9種雜著, 內容涉及天文、農業、醫藥、教等各個方面, 另有〈閘窘〉等三部戲曲。 特色、作品【1】《聊齋誌異》不是遊戲消遣之作,而是作者憤懣不平的寄託。作者生活在那樣的歷史環境裡,目睹了百姓之痛與卑鄙齷齪的社會現實,結合了自身的痛苦和憤懣,很自然地激起了憤世疾俗的感情。在這批公案故事中,無形中也流露了蒲公的意識形態。作為反映時代、指陳時事的文言小說作品,與晚清興起的「譴責小說」 19在創作觀念上有先後呼應之勢。  文言短篇小說發展至清,《聊齋誌異》應可視為成熟的...
苗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植物幼苗的地方。[例]為培茁壯的幼苗,苗圃裡須保持一定的溫度與溼度。
飛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球、飛艇、滑翔機等,但這些飛行器都不易控制,人們想要的是能夠像鳥一樣飛行的飛行器。雖然萊特兄弟受的教不多,但他們有不屈不撓的精神,經過多次實驗,終於成功製造出一架滑翔機。這架滑翔機有兩層翅膀,操縱時,人要俯臥在滑翔機上。他們當時選擇了一塊寬懭的沙灘,把飛機放在小山丘上,然後迎著風將飛機用力地將繩子拉上,滑翔機終於騰空而起。雖然當時飛的時間很短,但卻也證明了他們的想法並沒有錯。對萊特兄弟來說,接下來就是要尋求適合的飛機飛動機,由於沒有適合的所以他們兄弟只能自己動手,最後他們製造出一台具有12馬力的內燃機,並且在製造機身和...
毽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腿於身後內足面踢毽子 外部鏈結 中國毽球協會網毽球同盟中國毽球協會香港足毽總會有限公司(中國香港體協會暨奧林匹克委員會會員機構)
拔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比賽力氣大小的體活動。參賽者分成兩隊,各持繩索的一端,同時用力向後拉。繩子中間繫有標識,能將標識拉過一定界限者為優勝。戰國時稱為「拖鉤」、「牽鉤」,唐時稱為「拔河」。《談徵.事部.拔河》:「唐中宗景龍三年春正月幸元武門觀宮女拔河。《拔河》,戲名也。〈景文龍館記〉曰:『清明節以大麻緪兩頭繫千餘小繩,執之爭挽,以力弱者為輸。』即今拉軍之戲也。」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