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61.0083 ms
共 31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懲噎廢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因噎廢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呂氏春秋》一書為戰國時秦相呂不韋聚集門客,各記所聞論述而成,種種異說雜陳於書中,為雜家之祖。〈蕩兵〉一篇主要論述用兵的重要,為辯駁墨家非攻之說而作。作者認為,父母若從不鞭打小孩,便無法禁止孩子的叛逆頑劣;國家若沒有刑罰,便無法禁止人民的相互衝突;天子若不行誅伐,便無法禁止諸侯之間的的暴力相向。所以一些必要的懲罰不應該廢除,只是在運用時必須有技巧。在用兵方面也是同樣的道理,聖明君王應擁有可除暴安良的軍隊,而非不需要軍隊。假使有人在吃飯時噎死,就禁止天下人飲食;有人在乘船時溺死,就禁止天下人乘船;都是很荒謬的事!那麼,有人因為曾有君王用兵喪失國家,就想...
|
虎穴得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殺三人,斬得匈奴使屋類帶副使比離支首及節,明日乃還告郭恂,恂大驚,既而色動。超知其意,舉手曰:「掾雖不行,班超何心獨擅之乎?」恂乃悅。 〔注解〕
(1) 超:班超(西元32∼102),字仲升,扶風平陵人,東漢班彪之子,班固之弟,為人有大志,不修細節。明帝時出使西域,平服五十餘國,詔以超為西域都護,又以功封為定遠侯。
(2) 殄盡:完全滅絕。殄,音ㄊ|ㄢˇ,盡、滅絕。
(3) 鄯善:國名。漢時西域諸國之一,本名樓蘭,昭帝時改名,魏晉因之,在今甘肅省鄯善縣東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後漢書.卷四七.班梁列傳.班超》
|
引經據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引經據典」之典源,提供參考。 《後漢書.卷六二.荀幹鍾陳列傳.荀淑》(荀爽)後遭黨錮,隱於海上,又南遁漢濱,積十餘年,以著述為事,遂稱為碩儒。黨禁解,五府並辟,司空袁逢舉有道,不應。及逢1>卒,爽2>制服3>三年,當世往往化以為俗。時人多不行妻服,雖在親憂猶有弔問喪疾者,又私謚4>其君父及諸名士,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雖不悉變,亦頗有改。 〔注解〕
(1) 逢:袁逢,東漢汝南汝陽人,生卒年不詳,為人寬厚篤信,靈帝時為司空,卒諡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諝,東漢潁川潁陰人,為荀子第十二世孫,字慈明,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拜為郎中,後遭黨錮...
|
改絃易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1>之,乃可鼓2>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3>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注解〕
(1) 更張:調整琴弦,重新張設。
(2) 鼓:彈奏。
(3) 更化:改舊換新。指政令教化的改革。
|
緩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寬鬆衣帶。形容從容不迫,安舒自在的樣子。《漢書.卷九四.匈奴傳下.贊曰》:「而使邊城守境之民,父兄緩帶,稚子咽哺,胡馬不窺於長城,而羽檄不行於中國,不亦便於天下乎!」三國魏.曹植〈箜篌引〉:「樂飲過三爵,緩帶傾庶羞。」
|
小大由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事、大事皆須遵循禮節而行。語出《論語.學而》:「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後用以指或大或小都可以的意思。如:「此事小大由之,端看你如何處理!」
|
絆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拘繫千里馬的腳。比喻賢才受拘束,無法一展長才。《淮南子.俶真》:「身蹈于濁世之中,而責道之不行也。是猶兩絆騏驥,而求其致千里也。」北周.庾信〈謹贈司寇淮南公〉詩:「絆驥還千里,乘鵬更九飛。」
|
何草不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經.小雅》的篇名。共四章。根據〈詩序〉:「何草不黃,下國刺幽王也。」或以為周室將亡,行役不息,行者苦之,故作是詩。首章二句為:「何草不黃?何日不行?」
|
不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不承認。如:「這輛車明明是你撞壞的,你不認也不行。」
|
改調解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詐起,如以湯止沸,抱薪救火,愈甚亡益也。竊譬之琴瑟不調,甚者必解而更張1>之,乃可鼓2>也;為政而不行,甚者必變而更化3>之,乃可理也。當更張而不更張,雖有良工不能善調也;當更化而不更化,雖有大賢不能善治也。故漢得天下以來,常欲善治而至今不可善治者,失之於當更化而不更化也。 〔注解〕
(1) 更張:調整琴弦,重新張設。
(2) 鼓:彈奏。
(3) 更化:改舊換新。指政令教化的改革。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