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5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緩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危急、急切需要或緊急的事情。《史記.卷一○一.袁盎鼂錯傳》:「今公常從數騎,一旦有緩急,寧足乎?」《三國演義》第五○回:「但有緩急,飛報將來。」
怯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膽怯懦弱。《三國志.卷九.魏書.諸夏侯曹傳.夏侯淵》:「為將當有怯弱時,不可但勇也。」《初刻拍案驚奇》卷三一:「且眾人見吾怯弱,必不伏我,何以立威?」
踶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誇耀自的樣子。《莊子.馬蹄》:「蹩躠為仁,踶跂為義,而天下始疑矣。」唐.成玄英.疏:「踶跂,矜之容。」
魚池之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殃及池魚」之典源,提供參考。 #《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1>知與不知皆不足,其惟和調近之,猶未可必。蓋有不辨和調者,則和調有不免也。宋桓司馬2>有寶珠,抵罪出亡3>。王使人問珠之所在,曰:「投之池中。」於是竭池4>而求之,無得,魚死焉。此言禍福之相及5>也。紂為不善於商,而禍充天地,和調何益?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辨惑》。 (2) 桓司馬:桓魋,春秋時宋國人,生卒年不詳。任司馬,宋景公寵信之。後得罪出奔至曹國,欲叛宋,曹人反叛魋,後又逃至衛國。 (3) 抵罪出亡:犯罪逃亡。抵,當。 (4) 竭池:將池水排盡。 (5) 及:牽連。〔參考...
筆誅口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辱於市人,越宿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世而不泯。君子所以口誅筆伐於蓽門圭竇之間,而老奸巨滑心喪膽落,得此權也。」意思是說:被一般人羞辱,過一晚就忘了;被君子羞辱,一輩子也忘不了。這就是君子為什麼要常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老奸巨猾的人的罪狀,讓他們非常恐懼害怕。張岱堅持自己史學家言論自由的理念,故寫此信與好友痛快言之。後來原文中的「口誅筆伐」演變為成語,用來指用言語和文字來揭發、譴責他人的罪狀。
宋徽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端王輕佻,不可君天下。」《宋史》:「跡徽宗失國之由,非若晉惠之愚、孫皓之暴,亦非有曹、馬之篡奪,特其私智小慧,用心一偏,疏斥正士,狎近奸諛。於是蔡京以獧薄巧佞之資,濟其驕奢淫佚之志。溺信虛無,崇飾遊觀,困竭民力。君臣逸豫,相為誕謾,怠棄國政,日行無稽。及童貫用事,又佳兵勤遠,稔禍速亂。他日國破身辱,遂與石晉重貴同科,豈得諉諸數哉?昔西周新造之邦,召公猶告武王以不作無益害有益,不貴異物賤用物,況宣、政之為宋,承熙、豐、紹聖椓喪之餘,而徽宗又躬蹈二事之弊乎?自古人君玩物而喪志,縱欲而敗度,鮮不亡者,徽宗甚焉,故特著以為戒...
眾寡不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眾寡,敵眾我寡。「眾寡不敵」猶「寡不敵眾」。見「寡不敵眾」條。01.《三國志.卷二六.魏書.滿田牽郭傳.郭淮》:「諸將議眾寡不敵,備便乘勝,欲依水為陣以拒之。」02.元.白樸《梧桐雨.楔子》:「昨因奚契丹反叛,差我征討,自勇力深入,不料眾寡不敵,遂致喪師。」
同舟而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同舟共濟」之典源,提供參考。 《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1>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注解〕 (1) 惡:音ㄨˋ,憎恨、討厭。
而今而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今以後。《呂氏春秋.君覽.長利》:「臣而今而後知吾先君周公之不若太公望封之知也。」《舊唐書.卷九四.盧藏用傳》:「而今而後,焚蓍龜,毀律曆,廢六合,斥五行,浩然清慮,則將奚若?」
名實相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名副其實」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名副其實」原作「名實相副」。據《後漢書.卷七○.鄭孔荀列傳.孔融》載,東漢末建安年間,曹操東征西討,戰功彪炳,權勢極大,但才傲物的孔融卻對他多所非議,常常針對時政上書給曹操,一點也不客氣。日子久了,曹操對他也有點不滿,然因孔融在外的名聲崇高,只得隱忍下來。郗(ㄔ)慮為附和曹操,便上奏請免孔融的官職,二人於是有了心結,彼此互相仇恨。而在此時,曹操寫了一封信給孔融,要化解他和郗慮之間的怨仇。說他們本來交情很好,結果因為一點小事而互相陷害,實在是不值得。以前兩人互相欣賞,惺惺相惜,怎麼會變成現在這樣呢?希望他們能重修舊好。曹操信中提到,孔融曾盛讚郗慮的...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