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6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關捩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關中的轉軸。《蕩寇志》第一回:「只見照片邊有一座鰲山,上面那些人物,都有關捩子動,如活的一般。」
露肘捉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掣衿露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轉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中搖晃動的燭火。比喻世事及歲月遷流迅速。唐.杜甫〈佳人〉詩:「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燭。」
窣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拂地。唐.孫光憲〈思帝鄉.如何〉詞:「六幅羅裙窣地,微行碧波。」
裶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衣服長而拖的樣子。漢.司馬相如〈子虛賦〉:「衯衯裶裶,揚袘戎削。」
風不搖,樹不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事必有因。《金瓶梅》第七五回:「也沒見這個瞎麼的!風不搖,樹不動。」也作「風不來,樹不動」。
捉襟露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捉襟見肘」之典源,提供參考。 #《莊子.讓王》1>曾子居衛,縕袍无表,顏色腫噲,手足胼胝。三日不舉火2>,十年不製衣,正冠3>而纓4>絕,捉衿5>而肘見,納屨6>而踵決7>。縰而歌〈商頌〉,聲滿天地,若出金石。天子不得臣,諸侯不得友。故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致道者忘心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韓詩外傳.卷一》。 (2) 舉火:生火煮飯。 (3) 正冠:把帽子戴正。冠,音ㄍㄨㄢ。 (4) 纓:繫帽的帶子。 (5) 捉衿:抓住胸前的衣襟。衿,音ㄐ|ㄣ,同「襟」,古代衣服的衣領。 (6) 屨:音ㄐㄩˋ,鞋子。 (7) 踵決:腳後跟露出來。踵,腳後跟。〔參考資料...
颭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風吹而飄動、搖的樣子。漢.劉歆〈遂初賦〉:「迴風育其飄忽兮,迴颭颭之冷冷。」
號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工頭。《舊唐書.卷一八三.外戚傳.武承嗣傳》:「垂拱四年,拆乾元殿,於其地造明堂,懷義充使督作。凡役數萬人,一大木千人,置號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