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109.3725 ms
共 49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口伐舌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呂東萊:呂祖謙(西元1137∼1187),字伯恭,宋金華人。官至直祕閣著作郎、國史院編修,與朱熹、張栻齊名,稱為「東南三賢」。其文詞閎肆辨博,於《詩》、《書》、《春秋》,多究古義,學者稱「東萊先生」。著有《東萊集》、《東萊左氏博議》等。
(2) 宿:音ㄒ|ㄡˇ,夜晚。
(3) 蓽門圭竇:比喻貧苦人家或貧苦人家居住的簡陋環境。見「篳門圭竇」。
(4) 老奸巨滑:深歷世情而極奸詐狡猾的人。見「老奸巨滑」。
|
已精求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到無論精製器具也好,進德修業也好,都不可安於小成,應力求好上加好,以期盡善盡美的道理。後世宋代理學家朱熹在為《論語.學而》作注時,也針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這兩句話加以注解:「精製骨、角、玉、石之器,已經很精緻漂亮,再經過切、磋、琢、磨等方法加工修飾,就更精美了。」這正是「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力求精進的精神。後來「精益求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表達好還要更好的意思。
|
金口木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施行政教,傳布命令時所用的木鐸。《論語.八佾》「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句下宋.朱熹.注:「木鐸,金口木舌,施政教時所振,以警眾者也。」後以金口木舌比喻為傳道的人。漢.揚雄《法言.學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駕說者也,不在茲儒乎?如將復駕其所說,則莫若使諸儒金口而木舌。」
|
混融貫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融會貫通」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熹是南宋著名的理學家,後世尊稱為朱子或朱文公。朱熹治學以居敬窮理為主,為集宋代理學大成者。「理」是朱熹學說的核心,在《朱子語類.卷一.理氣上.太極天地》中,朱熹認為「未有天地之先,畢竟是先有此理」,由理生出陰陽萬物。但是人不是生而了解理,為了窮究此天地之理,朱熹提出「格物致知」,即透過對事物的研究觀察,才能獲得「理」,讀書正是其中一個重要的方法。當時有人認為朱熹的治學方法太過繁瑣,且天地之理何其龐雜,怎麼可能完全窮盡?於是他們認為應該擺脫這些繁瑣的知識,將一切的法則與行為視為心性的呈現。朱熹對此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在〈答姜叔權書〉一文中說到:認為一個...
|
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廣大而充滿的樣子。宋.朱熹〈仁說〉:「此心何心也?在天地則坱然生物之心,在人則溫然愛人利物之心。」
|
物極必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支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分支、支系。《齊書.卷三七.魏收傳》:「往因中原喪亂,人士譜牒,遺逸略盡,是以具書其支流。」宋.朱熹〈大學章句序〉:「若曲禮、少儀、內則、弟子職諸篇,固小學之支流餘裔。」
|
陋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陋劣的風俗。宋.朱熹〈跋三家禮範〉:「蓋欲吾黨之士,相與深考而力行之,以厚彞倫而新陋俗,其意美矣。」《清史稿.卷二九二.高其倬列傳》:「貴州民間陋俗,被人劫殺,力不能報,則掠質他家人畜,令轉為報仇。」
|
對證下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對症下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朱子語類》一書載:宋儒朱熹的門人亞夫問何謂「克己復禮」,朱熹回答:現在的人只會說要克制私欲,嚴格要求自己,卻不去實踐禮義,於是失去準則,使得禮法大亂。聖人孔子就說得很明確:『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用禮作為克制和實踐的標準,就是捉到病根,針對症狀開方用藥。後來「對症下藥」這句成語可能從這裡的「對證下藥」演變而出,用來指針對病症開方用藥。亦用來比喻針對癥結所在,做有效的處理。《三國志.卷二九.魏書.方技傳.華佗》記載了一個實例,可以助我們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府吏兒尋和李延一起來找名醫華佗看病,他們兩個人都頭痛身體發燒,症狀相同。華佗...
|
邑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對縣令的尊稱。《文選.潘岳.河陽縣作詩二首之一》:「誰謂邑宰輕?令名患不劭。」宋.朱熹〈遊白鹿洞〉詩:「自非賢邑宰,誰復此精舍。」也稱為「邑侯」。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