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13.044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封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人未有紙時,以簡素傳遞信息,為防私拆,在繩結開啟處,以泥封緊,加蓋印章,故稱為「封泥」。其殘存者,對古代文字及官爵、地名的研究,頗有助益,如馬王堆一號墓「軑侯家丞」封泥。
束高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束之高閣」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習鑿齒《漢晉春秋》載,東晉的庾翼,在軍事上頗有才能,因為有他鎮守武昌等地,抵禦了來自北方的侵略,讓東晉因此能夠偏安江南。當時文人流行清談,盡說些浮誇無據的言論,其中又以杜乂和殷浩二人最得到眾人佩服,讚美之聲不斷,認為他們才華如此出眾,應該受到重用,給予官職。一向務實的庾翼,對於這些徒逞口舌之能的文人十分厭惡,因此只要有人在他面前讚美這些人,他就會說:「像杜乂、殷浩這樣的人,對待他們應該像對待用不著的東西一樣,先捆起來放在閣樓上,等到天下太平了,再來考慮應該給他們什麼樣的官職。」後來「束之高閣」演變為成語,就用來比喻棄置不用。
留聲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可重現灌錄在唱片上聲音的一種機器。為美國人愛迪生於西元1877年所發明。包括唱盤、唱針、唱頭、擴大機、音響等部分。原為手搖式操作,音質較差,後經改良為電子裝置,可使聽者有聆聽現場演奏的感覺。[例]這家美式餐廳陳設著一臺留聲機,頗有懷舊的氣氛。 △電唱機 ◎
炎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炎帝神農氏與黃帝軒轅氏。《漢書.卷三三.魏豹等傳》贊曰:「周室既壞,至春秋末,諸侯秏盡,而炎黃唐虞之苗裔尚猶頗有存者。」
白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何錦榮先生,筆名白荻,六十歲,台灣台中市人,台中高商畢業(今改為國立台中商專)。從事美術設計工作,主持立派美術設計有限公司。曾任台灣省美術設計協會理事長,在美術設計界活躍,頗有聲望。  他從事現代詩創作四十多年,曾獲第一屆全國青年詩人獎,有天才詩人的稱譽。他曾參與「現代詩」、「藍星」、「創世紀」等詩刊活躍,為台灣本土現代詩刊「笠」的創刊者之一,亦曾主編「笠」詩刊。已出版現代詩集十多種,現代詩評論集多種。其詩作翻譯為英、法、德、日、韓等外文,德文詩集有「台灣之火」、英文詩集有「香頌」。  作為一個現代詩人,他的創作,是銳利...
引經據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多不行妻服,雖在親憂猶有弔問喪疾者,又私謚4>其君父及諸名士,爽皆引據大義,正之經典,雖不悉變,亦頗有改。 〔注解〕 (1) 逢:袁逢,東漢汝南汝陽人,生卒年不詳,為人寬厚篤信,靈帝時為司空,卒諡宣文。 (2) 爽:荀爽(西元128∼190),一名諝,東漢潁川潁陰人,為荀子第十二世孫,字慈明,十二歲能通《春秋》、《論語》。桓帝時拜為郎中,後遭黨錮之禍。獻帝時為司空,與王允等人欲共除董卓,但不久即病死。 (3) 制服:在父母喪期中穿的喪服。 (4) 私謚:古時對道德、功勛、文章有特殊成就的人,死後常由親屬或門生故吏加以諡號,稱為「私諡」。相對於君主封贈的諡號而言。謚,同「諡」。
碟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類似扶乩的請神術。將一白瓷小碟覆於雜寫文字的玄機圖正中圓圈內,碟底邊緣畫一箭頭以為指針。請碟仙時,由三人的食指輕按碟底,心中默求碟仙降臨,若碟仙降臨,則碟便能自己轉動,此時即可詢問心中疑難的問題,而箭頭所指的字,便是答案。這是利用人的下意識心理作用來進行的。[例]碟仙的指示是否可信,頗有爭議。
厭勞喜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好逸惡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好逸惡勞」典源作「欲逸惡勞」。《呂氏春秋》是戰國時代秦相呂不韋與門下食客的集體著作。綜合九流百家,暢論天地人物,多主儒術,而參以道家、墨家之言,取材博賅,頗有功於古代史料的保存。卷五〈仲夏紀〉是說明音樂的功效、歷史及其重要性。共有五篇,其中〈適音〉篇說明音樂效能,在使人心平和,使欲望得到適當的發展,與治身治國的道理相通。文中認為:人有四種欲望,四種厭惡:希望長壽而憎惡夭折;希望平安而憎惡危險;想要榮華而憎惡恥辱;貪圖安逸而憎惡勞動。如果能讓四種欲望實現,四種厭惡消失,那麼生活必然能稱心如意,也就能長壽了。後來「好逸惡勞」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漢字簡化方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共以漢字「難認、難記、難寫」為由,極力推行文字改革。西元一九五六年公布的「漢字簡化方案」為其主要步驟之一,目的在實施簡化字。其簡化規律有:以簡單偏旁代替複雜偏旁、以字的部分代替全字、改換聲符、另造形聲字、以同音字代替、楷化草書、採用古字及另造會意字。此方案推行數十年,但所遭實質困難繁多,以致正體字頗有恢復使用的趨勢。
詒厥之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為子孫的將來作打算、安排。《晉書.卷五三.愍懷太子傳》:「武皇鍾愛,既深詒厥之謀;天下歸心,頗有后來之望。」也作「詒厥孫謀」、「貽厥孫謀」。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