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0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瞭如指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魯國是周朝大功臣周公旦的封邑。周公曾輔佐武王討伐商紂,又協助成王東征平定三叔之亂,滅五十國,奠定東南,使天下大治。後來周天子為感念周公的功勞,於是特准魯國於周公之廟舉行原只有帝王才可主持的禘(ㄉㄧˋ)祭。但是,因為一般人都不曾見過這樣的重大祭典,所以完全不了解禘祭的進行方式,於是向孔子請教,但孔子不願回答,便說:「不知也。」這是因為當時魯國宗廟靈位配祀等名分顛倒,不合周禮,違逆了孔子對禮教的堅持,所以孔子故意避而不談這方面的問題。然後他又指著自己的手掌說:「知其說者之於天下也,其如示諸斯乎!」這句話則是說:若真有人能說出禘禮的確實情況,那他就是個知禮的人,如此,則對於治理天下的方法,就像對自己...
投其所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投其所好」原作「阿其所好」。「阿」或「投」,都有「迎合」他人的意思。人在做事或評斷人物時,經常受自我私心的影響,而有偏頗的想法或作法,甚至會因外在環境的因素而投他人之喜好,看人眼色來辦事。《孟子》書中記載一段有關於孔子弟子宰我、子貢、有若三人對於夫子成就的評價。孟子說:「像宰我、子貢、有若這三個人,他們的智慧和識見都足以瞭解聖人,所以當他們三人在稱揚孔子的時候,雖有誇大之處,卻不至於用私心,去迎合、阿附他們所尊敬的人。」孟子的用意,在於讓公孫丑了解,從這三個人所說的話,可以知道人們對於孔子的推崇。後來「投其所好」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迎合他人的愛好。出現「投其所好」的書證如宋.張耒〈司...
高枕無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也;出於中計,勝敗之數未可知也;出於下計,陛下安枕而臥矣。」 02.《東周列國志.第七九回》:「孔子見疏,必棄魯而適他國,君可安枕而臥矣。」 參考詞語︰高枕安寢注音︰ㄍㄠ ㄓㄣˇ ㄢ ㄑ|ㄣˇ漢語拼音︰gāo zhěn ān qǐn釋義︰猶「高枕無憂」。見「高枕無憂」條。 01.《漢書.卷九四.匈奴傳》:「故北狄不服,中國未得高枕安寢也。」 02.晉.陶潛《搜神後記.卷三.形魂離異》:「夫大愕,便入。與婦共視被中人,高枕安寢,正是其形,了無一異。」 參考詞語︰高枕安臥注音︰ㄍㄠ ㄓㄣˇ ㄢ ㄨㄛˋ漢語拼音︰gāo zhěn ān wò釋義︰猶「高枕無憂」。見「高枕無憂」條。 01.漢...
便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巧言善辯,阿諛逢迎。《論語.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唐.陳鴻《長恨傳》:「蓋才智明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面紅耳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子文為春秋楚國人,在楚成王時任令尹,相當於宰相的地位。在任期間,勤於國政,秉公執法,從不以權謀私,以私害公。二十八年間,曾經三次被免職,又三次復職,但他無論是免職或復位,都不會表現出喜悅或怨恨的樣子,而且每一次辦理移交,一定清清楚楚、鉅細靡遺地交代所有事宜,孔子因而稱讚他是個忠於職守的人。宋代朱熹論及此事,感慨地說道:「今人有些小利害,便至於頭紅面赤。」就是說現在的人為了一些蠅頭小利,就可以爭得滿臉通紅,與子文不慍不火的修養比起來,就顯得差多了。這裡朱子以「頭紅面赤」形容人們為爭奪事物,又急又怒,滿臉通紅的樣子,後來「面紅耳赤」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因緊張、焦急、害羞等而滿臉發紅...
投機取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謂,儻然不受。天下之非譽,无益損焉,是謂全德之人哉!我之謂風波之民。」 〔注解〕 (1) 夫子:指孔子(西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魯人。生有聖德,學無常師,相傳曾問禮於老聃,學樂於萇弘,學琴於師襄。初仕魯,為司寇,攝行相事,魯國大治。後周遊列國十三年,不見用,年六十八,返魯,晚年致力整理古代經典。有弟子三千,身通六藝者七十二人,開平民教育先河,後世尊為「至聖先師」,亦稱為「孔子」。 (2) 之:往。 (3) 汒:音ㄇㄤˊ,同「茫」。模糊、茫然。
目不交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 曾參:西元前505∼前436,春秋時魯國武城(在今山東省費縣西南)人,字子輿。曾點之子,為孔子弟子。性至孝,相傳《大學》為其所述;又作《孝經》,以其學傳子思,子思傳孟子。後世尊稱為宗聖、曾子。 (2) 布衣:平民。〔參考資料〕 另可參考:漢.荀悅《前漢紀.卷七.文帝紀上》
論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書名。孔子應答弟子、時人及弟子相與問答之言,由孔門後學記錄而成的書。原有《魯論》、《齊論》、《古論》三種,《齊論》、《古論》久亡,今《論語》即《魯論》,凡二十篇。宋時以《論語》合《大學》、《中庸》、《孟子》為四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未成年的人。《說文解字.人部》:「僮,未冠也。」《左傳.哀公十一年》:「公為與其嬖僮汪錡乘皆死,皆殯。孔子曰:『能執干戈以衛社稷,可無殤也。』」唐.陸德明《經典釋文.卷二○.春秋左氏音義之六》:「八歲至十九歲為殤。」
滄海遺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陟使閻立本審訊。在審訊時,狄仁傑據理直言,陳訴冤情,由於對答如流,讓閻立本十分驚訝,臨走時稱讚道:「孔子曾說觀察一個人的過錯,就可以知道他的人格品行。今日我見你的表現,而國家不能重用你,你可以說是遺漏在滄海裡的一顆明珠啊!」閻立本就薦舉他為并州法曹參軍。狄仁傑一生忠於唐室,勤於吏職,政績頗著,又剛正不阿,敢於直諫,受到武則天的重用及人民的擁戴,終能上承貞觀,下繼開元,為唐朝開展另一個盛世。後來原文中的「滄海遺珠」演變為成語,用來比喻被埋沒的人才或珍貴事物。   如果單就「遺珠」的典故來看,那在《莊子.天地》裡頭就已經有一則關於「遺珠」的寓言。傳說黃帝到赤水北方遊歷,在路上遺失了寶珠,便派出足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