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1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蠟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我國民間傳統印染工藝。利用蠟的防染性,而使布料染上不均勻,且具有獨特趣味花紋的染色法。主要是以蠟刀蘸蠟液,在白布上描繪幾何圖案或花、鳥、蟲、魚等花樣,再浸入以藍色為主的靛缸,後用水將蠟煮脫,所繪花紋即現。多用於飾染衣、被毯、被單等。起源於漢代,唐代始盛行,今仍在西南苗、傜及馬來西亞等地流行。也稱為「蠟纈」。
臥兔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水獺、貂鼠等毛皮製成的額巾。用來繫裹額頭,可作裝飾,也可禦寒。《金瓶梅》第一四回:「惟月娘是大紅段子襖,青素綾披襖,沙綠紬頭,上帶著䯼髻貂鼠臥兔兒。」也稱為「貂覆額」。
婆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對婦女的稱呼。《金瓶梅》第三五回:「拏銀子到房中與他娘子兒說:『老兒不發狠,婆兒沒布。』」
評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思量、忖度。宋.史達祖〈蝶戀花.二月東風吹客袂〉詞:「評泊尋芳,只怕春寒裡。令歲清明逢上巳,相思先到濺水。」也作「評跋」、「評薄」。
涅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透明的乳白色。如:「她穿了件銀紅衫,配上一件涅白長,模樣俏極了。」
明媚閑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女子相貌端莊,體態優雅。《老殘遊記》第八回:「裡面出來一個十八九歲的女子,穿一身布服,二藍褂子,青布兒,相貌端莊瑩靜,明媚閑雅,見客福了一福。」
布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布衣和荊釵。指貧窮或節儉婦女的衣飾。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七齣:「脫衫,窮不妨;布荊人,名自香。」
練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單、樸素的衣裳。《幼學瓊林.卷二.女子類》:「戴女之練裳竹笥、孟光之荊釵布,此女之貧者。」《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以至戴良之女練裳竹笥,梁源之妻布荊釵。」
摩侯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令人喜愛的玩偶。宋.西湖老人《西湖老人繁勝錄.御街》:「御街撲賣摩侯羅,多著乾紅背心,繫青紗兒;亦有著背兒,戴帽兒者。」也作「魔合羅」。
披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扮演古代官員和地位較高之神仙的服飾。頭戴冠,腰配飾物,而手執笏板。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五.披秉歌訣》:「天子郊祀與祭太廟日,百官陪位者皆法服。凡披秉須依歌訣次第,則免顛倒之失。歌曰:『襪履中單帶先,袍蔽膝綬紳連;方心曲領藍腰帶,玉佩了當冠笏全。』」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