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黍谷生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傳燕國有寒谷,地美而寒冷,子吹律而溫氣生,燕人則種黍於其中。見漢.王充《論衡.寒溫》。後比喻處境窮困卻有轉機。
嗒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舔、嚐。《儒林外史》第五三回:「虔婆伸過一隻手來道:『大爺,榧子兒你嗒嗒!』」
俔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恐懼而不敢舉目揚眉的樣子。《明史.卷一七九.智傳》:「及與議事,又唯諾惟謹,伈伈俔俔,若有所不敢,反不如一二俗吏足以任事。」也作「睍睍」。
反掌之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1.《漢書.卷五一.賈枚路傳.枚乘》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今欲極天命之壽,敝無窮之樂,究萬乘之勢,不出反掌之易。」
病狂喪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利,妄笑語昏亂。徵至長安,既葬,當襲爵,以病狂不應召。 〔注解〕 (1) 賢:韋賢,字長孺,漢魯國人,生卒年不詳。為人質樸少欲,篤志於學。兼通《禮》、《尚書》,以《詩》教授,號稱、魯大儒。 (2) 玄成:韋玄成(?∼西元前36),字少翁,漢朝魯國人。韋賢少子。少好學,修父業,謙遜下士,以明經擢為諫大夫,遷大河都尉。後以讓爵辟兄事,宣帝高其節,以為河南太守。 (3) 陽:通「佯」,偽裝。
高蹈遠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隱居避世。宋.王楙《野客叢書.卷四.穆生陽》:「穆生高蹈遠舉,意蓋有在,逆知異日必不能免,非知幾疇克爾哉?」也作「高蹈遠引」、「高舉遠蹈」。
出乎反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出爾反爾」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孟子.梁惠王下》載,春秋時,國與魯國爭戰,國人民皆不願為國家效死,讓穆公非常的生氣與無奈。孟子告訴他說:「你的人民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當他們遭遇饑荒時,官吏們對朝廷隱瞞災情,任由災民流離失所,餓倒街頭,現在他們當然會用這樣的態度回報。曾子不是曾警惕人說:『你現在所做的事情,將會同樣的回報在你身上。』若是您從此施行仁政,未來人民一定也會有相對的報答。」後來「出爾反爾」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你怎麼對待別人,別人也會怎麼待你。今則多用以比喻人的言行前後反覆,自相矛盾。
域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疆界以外、國外。《漢書.卷五一.陽傳》:「馳域外之議,獨觀乎昭曠之道也。」
隋珠暗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明珠暗投」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明珠,珍貴的寶珠,引申為珍貴的物品,也指懷有才能的人。暗投,在黑暗中投擲。《史記》中記載了一篇漢代陽給梁孝王的書信,其中提到:如果在黑暗中將珍貴的寶珠和玉璧投擲於路上行人面前,因為突然看到如此珍貴的東西,一時之間,誰也不敢隨便拿取,反而按住劍互相斜視,隨時準備攻擊。會有這樣的反應,完全是因為一切發生得太突然的緣故。陽以明珠自喻,陳述自己懷才不遇,得不到君王的賞識與珍愛,又遭受他人的讒言陷害。後來「明珠暗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懷才不遇,高才屈居下位,如元.高明〈二郎神.從別後套.集賢賓〉曲:「怕朱顏去也難留,把明珠暗投,不如意十常八九。...
死有餘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死有餘辜」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書.卷五一.賈枚路傳.路溫舒》夫獄者,天下之大命也,死者不可復生,者不可復屬。《書》曰:「與其殺不辜,寧失不經。」今治獄吏則不然,上下相敺,以刻為明;深者獲公名,平者多後患。故治獄之吏皆欲人死,非憎人也,自安之道在人之死。是以死人之血流離於市,被刑之徒比肩而立,大辟之計歲以萬數,此仁聖之所以傷也。太平之未洽,凡以此也。夫人情安則樂生,痛則思死。棰楚之下,何求而不得?故囚人不勝痛,則飾辭以視之;吏治者利其然,則指道以明之;上奏畏卻,則鍛練而周內之。蓋奏1>當之成,雖咎繇2>聽之,猶以為死有餘辜3>。何則?成練者眾,文致之罪明也。是以獄吏專為深刻,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