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2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納;訥;奈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量度功率增益的一種基本單位。為輸出功率與輸入功率之比的自然對數。
|
結構性歸納學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使用結構性的歸納式學習方法。
|
阿辛納格銳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辛納格銳斯是西元前二世紀左右生於雅典的基督教哲學家;其早年生活及受教於何處,並無可靠參考資料。但留有一篇希臘文著作傳世:〔護教篇〕(Apology for the Christians),於西元一七七年呈交當時的羅馬皇帝奧理略(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文中主要是針對不信神、亂倫、同類相食等加以指控,為基督教徒作辯護。
阿辛納格銳斯是當時一位具有影響力的思想家,同時也是位卓越成功的教師;他曾任亞歷山卓城一間著名的教義問答學校的校長,以及克里門(Clement)學校的治校者兼老師。 阿氏個人的哲學理論帶有很重的柏拉圖主義的色彩;在他所... |
迦納共和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名。位於非洲西部。北界布吉納法索,東界多哥,西界象牙海岸,南瀕幾內亞灣,面積二十三萬八千五百平方公里,人口約一千五百萬。首都為阿克拉(Accra)。人民信仰基督教、伊斯蘭教、拜物教,主要語言為英語。原為英屬黃金海岸,西元一九五七年獨立後,改名為迦納共和國。物產以黃金、可可、鑽石等最有名。幣制為Ghanaian New Cedi。簡稱為「迦納」。
|
瓦納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渲染之意。是印度巴拉他納雅(Bharata Natyam)舞中最長最精彩之片段,由寺廟舞姬(Devadasis)表演六幕舞蹈中的第四幕,動作有抽象與具象之劇情舞蹈交替出現,Jarti(有節奏、韻律之吟頌)伴和著舞者的表情動作詮釋歌詞,每一套歌舞環環相扣,達到全劇最高潮。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天人合一 ── 巴拉他納雅舞蹈》節目單,1990年。
|
曼古利納舞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明尼加共和國的一種傳統舞曲,流行於1855 年左右。據說是從西班牙5/4與5/8拍的佐濟可舞曲(Zorziko)發展出來的;但從一些保存下來而且仍被演奏的樂曲看來,它與西班牙的塞桂第拉舞曲(Seguidilla)或穆內拉舞曲(Muinerira)顯得比較相近。
康謳主編《大陸音樂辭典》民國八十年。
|
摩納哥的圖書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摩納哥為一個獨立的君主國家,位於地中海北岸的丘陵地,面積1.95平方公里,其居民多為法國及義大利人,人口共有30,000人(1991年),官方語言為法語。
在文藝復興時期所建築的宮殿內原設有圖書館,但於法國大革命後,原有之圖書館已不復存在。Princess Grace Irish Library隸屬於Princess Grace Foundation,該館建於1984年,收藏有摩納哥王子雷尼爾三世(Prince Rainier Ⅲ)及王妃的藏書共約9,000冊,另庋藏有1,500件的愛爾蘭單張樂譜(Irish Sheet Music)及民謠。 位於摩納哥市的Bi... |
納孜爾庫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維吾爾族民間歌舞。流傳於新疆的吐魯番、鄯善、托爾遜、哈密等維吾爾族聚居區。據傳,納孜爾係人名,庫姆漢譯為鼓聲。納孜爾曾編創了許多嘲弄王公貴族的歌曲和舞蹈,深受人們的歡迎。經流傳發展,逐演變成當今民間歌舞形式。《納孜爾庫姆》多在婚禮、喜慶節日中表演,風格詼諧幽默。舞時,主要由男子表演,二人一組,在樂隊和伴唱者的歌聲中即興起舞。基本步法為單步走、邊走邊變換舞姿。其動作特點,兩腿多保持半蹲姿態,兩膝微顫,上身鬆弛。或模擬猴子、鴿子等動物形象,或模擬搓線、編鞋、拉麵等日常生活動作,富有濃郁的生活氣息。時而上下聳肩,時而學跛子走路,動作誇張、幽默、活潑詼諧。舞到高潮時,進行競技性的表演,各自拿出高...
|
納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納普(1833~1911)出生於美國紐約州斯庫倫湖(Schroon Lake, New York, U.S.),是教育家及農業學家。他創立了美國農業部農民合作局(the Farmers Cooperative Division of the U.S. Dept. of Agriculture)。一八五六年畢業於聯合學院(Union College),之後擔任教師,並且先後創辦兩所學校。一八六六年在一次意外事故中殘廢後,便遷居於愛荷華州(Iowa)。在此,他曾是一位相當有成就的農人,後來轉任基督教美以美教會牧師(Methodist Clergyman),愛荷華州立啟明學校的教務長(Super...
|
鐸納克學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由奧地利的斯坦納(Rudolf Steiner, 1861.2.27-1925.3.30)於1913年在瑞士境內巴塞爾(Basle)附近所設立的精神科學學校,其中教授神祕劇及舞蹈,期待學生能表演神蹟劇(Miracle Plays)及有能力從事「優韻律」(Eurhythmy)。他認為舞蹈之元素應以語言的方式與聲音相結合,而不僅用音樂的動機表現而已,此種觀點是猶太「hallel」(頌讚詩篇)之復甦,但形式上推崇的是戲劇,而非崇拜或禮儀。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