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137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山後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灰面鵟鷹、灰面鷲。禽鳥類。每年十月初至十月底從北半球南下至東南亞一帶渡冬,於臺灣過境期間,可在恆春滿州里附近觀賞。到來年三月底至四月中旬又北返,在彰化八卦山或臺北觀音山地區可看見;因為是由南路而來,又稱為「南路鷹」。
|
楊氏中華似鳥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楊氏中華似鳥龍是似鳥龍科的新屬新種恐龍。似鳥龍科是肉食性獸腳類的成員之一。其頭骨很短,約只有10cm,根據過去對這一科恐龍的瞭解,其頭骨長度都介於20~28cm。此外,它的尾部韌帶及胸骨尚未骨化,而且後肢較長。 分布於中國大陸內蒙古鄂爾多斯盆地
|
象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一種現今已經絕跡的鳥類。依發現的化石判斷,其體重約一千磅,無法飛行,蛋的容量相當於十二打雞蛋的容量。產於馬達加斯加。
|
祖母綠巨嘴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Aulacorhynchus prasinus
體長30~33公分。身上大部分為綠色,上喙黃色,但上方具黑色條紋,下喙則為黑色。眼周圍褐色,喉部具一白色斑紋,臀部紅色,翼和尾羽末端褐色。
共15亞種,分布於中美洲和南美洲北部,自墨西哥中部經秘魯東南部至委內瑞拉西北部。
棲息於森林、森林邊緣和開闊地。由於具保護色,當安靜的在植群內休息的時候,很難被察覺,只有在空地上覓食的時候,才容易被發現。常成對或成 5~10覓食,食物種類多樣,包括水果、昆蟲、蜥蜴、鳥卵、鳥類幼雛。活動力強,常翹起尾羽,伸直頸部。叫聲為各種吵雜的哇哇、嘎嘎聲,類似鋸子發出的響聲。
鳥綱(Class Aves)
鴷形目(Order Piciformes)
鵎鵼科(Family amphastidae)
|
卡佛食蜜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romerops cafer
雄鳥體長37~44公分,雌鳥體長24~29公分,其中雄鳥的尾羽長達22~32公分,雌鳥則僅有11~15.5公分。喙細長而尖,喙和腳黑色。身體背部褐色,有淡色縱紋。腹面白色,體側有棕色縱紋。
分布於南非的南部。
以花蜜為主要食物,常常成群尋找開花的山龍眼科植物,為多種植物的重要傳粉媒介;雌鳥在繁殖期需要較多的蛋白質來源以產卵和育雛的時候,會吃較多的昆蟲和蜘蛛。一夫一妻制,有領域性。雄鳥在繁殖期有顯眼的展示飛行,在飛行中將長尾舉到背上,兩翼快速地拍動。繁殖期4~7月,為山龍眼科植物的開花期,此時氣候較為寒冷潮溼,因此卡佛食蜜鳥會選在遮蔽較好的地方,通常是在山龍眼灌叢中;雌鳥單獨築巢,材料為草和樹枝,巢離地面90~160公分。雌鳥單獨孵卵,孵化期約17天,雌鳥和雄鳥都會育雛,主要由雌鳥餵食,17~21天之後可以離巢,但是接下來3週左右親鳥仍會持續照顧已經離巢的幼鳥。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食蜜鳥科(Family Promeropidae)
|
鳥嘴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器名。使用於明代,管以銅鐵鑄成,上有梟形,可用以瞄準。裝上火藥,殺傷力強。見《明史.卷九二.兵志四》。也稱為「鳥銃」。
|
孝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慈烏的別名。參見「慈烏」條。
|
琴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動物名。雀形目鳴禽類。羽毛暗茶褐色,背部紫灰色,雄鳥的尾略呈U形,像西洋古代的豎琴,故稱為「琴鳥」。產於澳洲。
|
瑞吉安娜天堂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aradisaea raggiana
體長約33公分。喙藍灰色,腳褐色,虹膜黃色。雄鳥頭部、後頸部至背部黃白色,頸部有黃白色環狀連接到後頸部,喙上方至喉部為有光澤的深綠色,喙周圍偏黑色。翼羽褐色,脅羽發達蓬鬆,褐色至紅色,胸部黑褐色,腹部褐色。雌鳥頭頂至後頸黃褐色,背部、翼羽和尾羽褐色,前額、喉部和胸部黑褐色,腹部褐色。
4亞種,新幾內亞東部,海拔1800公尺以下的森林。無遷徙性。
棲息於雨林、森林邊緣或是人工的庭園。瑞吉安娜天堂鳥會進行集體求偶,許多隻雄鳥聚集在一棵傳統作為展示場的樹上,當有雌鳥靠近的時候,這些雄鳥開始對著雌鳥拍動翅膀、豎起蓬鬆的飾羽,並且發出興奮的叫聲,希望吸引雌鳥的注意。在一開始的吵雜過後,會進入下一階段,雄鳥開始盡力豎起身上亮麗的羽毛,叫聲改為一連串的鈴聲,當展示的到達高潮,雄鳥會發出一連串高音調的鼻音。不過雖然大家都很賣力展示,一棵樹上通常只有1、2隻雄鳥獲得絕大多數的交配權,其餘的雄鳥只是當作集體展示儀式中的配角而已。
鳥綱(Class Aves)
雀形目(Order Passeriformes)
天堂鳥科(Family Paradisaeidae)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