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教育性關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說是師生關係本質性基礎,也就是說,師生之間的角色關係或吾-它關係必須建立在教育性關係之上,否則學生人格的陶冶或各項能力的充分開展就只是海市蜃樓罷了。如果是大人「教育」大人的話,一般來說,雙方有可能具有採取距離並參與關係的能力,它們彼此之間甚至可以有相互臨現而產生吾-汝關係或個人性關係,針對這種情形,比較是接近朋友之間分享心得或觀點的情形,但這和大人與小孩間的教育性關係並不完全相同,但有時候雙方各自有教和學的意向與意願,教者所具有的教育性態度仍是不可或缺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育性關係英文關鍵字:educative r...
度,突顯出法國中、小學師資培育理念及課程上,有關師資素質管理差異的觀念。○1從培養小學教師「個人優良人格」、中學教師「文化人」的分離培育,發展到「專業人」的理念。○2師資培育機構由多元化整合為一元化的機構。○3師資培育與大學的合作。2. 課程規劃在法國師資培育課程的安排上,從過去教育專業學分或學科專門科目孰重孰輕的爭議,走向兩者兼重的設計,尤其在教育專業的培訓中,更強調教育理論與教育實踐的充分結合。○1教育專業與學科知識的兩者兼重○2由教育理論為主題的課程,轉變為理論與實踐的結合3. 教師資格取得與甄選就負責單位而言,法...
透過美術教育開創潛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美術教育最重要的目地並不在於培養專業的畫家人才,而是要培養學生對美感的興趣與態度,同時也培養兒童的個性、思想、情操臻於理想的全面性人格教育。目錄1 一、美學的涵養越早開始越好2 二、欣賞能力的培養3 三、家長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4 四、美術實驗班課程設計重點5 五、美術實驗班設立的必要性6 關鍵字7 參考資料 一、美學的涵養越早開始越好國內的第一個美術實驗班是由我創辦於台北市民族國小。當時教育部的理念以為美術班是為了培養美術專才,但我認為提早施以美術教育,是讓學生透過美術教育的學習,幫助其各種能力的發展。 二、欣賞能力的...
人際交往分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同的狀態來與自己以及社會進行溝通。因此人際交往分析主要為解釋人的思想、感受以及行為模式,也可以稱為是人格結構理論。而在此分析下,諮商員將幫助當事人提高自己的知覺,以及了解上述三種自我狀態的互動關係,促使當事人能對自己的行為以及未來的決定做出正確的決定。(註1) 主要概念 父母型此類又分為批判性父母以及撫養性父母,主要因為受到早期父母對自己的影響,而漸漸內容為自己的行為表現,因此當對待別人以命令、批判的態度時,則我們把它分為批判性父母。另一方面,當對待他人用溺愛的方式時,則稱為撫養性父母。 成人型此類型須具備成熟且理性的態...
數學教學準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則可進入新教材中。2. 學生對數學的信念與態度:可利用一套信念的評估問卷來作探討,去了解學生的整體人格,以及對於數學的感興趣程度,透過此分析,可在教學過程中,特別關心對於數學信念較低的孩童,或是可鼓勵對於數學信念高的學生多多接觸課外的教材。(註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數學教學準備英文關鍵字:Preparing of teaching 參考資料註1劉秋木/著。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1996年初版,頁574~576,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註2 John A. Van De Walle/著,張英傑、周菊美/合譯。中小學數學科教...
格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風格氣韻。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二:「昌花寫生逼真,而筆法輭俗,殊無古人格致,然時亦未有其比。」
莫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敘述風格。莫言的小說中從來不曾出現完美的「高大全,紅光亮」人物。小說中即便有英雄人物,也有着很明顯的人格缺陷(《紅高粱》的余占鰲等)。一個是散文的莫言,一個是小說的莫言,散文的莫言平靜,小說的莫言全是激情。 著作 《透明紅蘿蔔》《紅高粱家族》《天堂蒜臺之歌》《十三步》《酒國》《懷抱鮮花的女人》《夢境與雜種》《豐乳肥臀(上)(下)》《紅耳朵》《傳奇莫言》《會唱歌的牆》《食草家族》《檀香刑》《白棉花》《冰雪美人》《紅高粱的孩子》《北京秋天下午的我》《四十一炮(上)(下)》《小說在寫我:莫言演講集》《蒼蠅•門牙》《初戀•神嫖...
鍾肇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中元的構圖〉到〈白翎鷥之歌〉,作家悲天憫人的胸懷不但逐層展露出來,而且漸深漸廣,作家的心靈人格在這裡完成。」責任編輯 魏曼伊 109601002
審美教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審美教育(Aesthetic Education)瑞希特主張審美教育注重健全人格的培養,在教育的方法上以內在的啟發為主。藝術陶冶則強調技能的學習,在教育的方法上以外在塑造為主。因此,將審美教育和藝術陶冶的概念區分開來。在教育與藝術關係的探討上,瑞希特深受審美教育學家包赫的影響。他主張教育與藝術的關係可以從三方面加以區分:(一)在自由方面,教育在追求個體的自由,藝術則是個體自由的表現,經由藝術可以促使教育達成個體追求自由的理想。(二)在團體方面,教育中主要採用語言進行團體成員之間的溝通,藝術則是藉助於非語文的方式進行理念的...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