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4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76.276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侵權行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般危險之責任及侵害生命權之損害賠償等 損害賠償侵權行為之對象可以是侵害之財物,也可以是侵害人身或人格權等。而一具侵害對象的不同,賠償範圍亦不同。 財產上的損害財產上之損害係指所受損害以及所失去之利益。而財產上之損害的賠償方式為:賠償物因毀損所減少之價額、回復原狀及金錢賠償 非財產上的損害非財產上之損害係因受損所致精神上或肉體上之痛苦。而非財產上之損害的賠償方式則為:人身損害依具體情形定賠償之數額、財物損害依據當前法律無法請求。 人身之損害人身之損害可分為財產上損害賠償與非財產上的損害賠償兩類。侵害身體健康之財產上損害...
大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人格崇高、道德完備的人。[例]孔子是儒之大聖,仁者的化身。
家庭重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冥想的形式,目的在使個案探索家族三代的重大事件,確認事件對自己的影響、正確的認識父母、探索自我的人格。並進一步引導個案探索經驗的新意義,解決受原生家庭所影響的不良關係型態。家庭重建的基本概念為,人的過去是無法改變的歷史事實,事件本身無法改變,但是人對於事件的知覺和看法可以改變。一次完整的家庭重建會花上十幾個小時,甚至好幾天。由身為導演的諮商師引導主角的個案回溯過去的原生家庭,讓主角邀請其他成員參與演出,模擬主角原生家庭的生活。在演出的過程中,導演協助主角找到新的意義。 家庭重建之特性1. 針對家庭之一的成員工作,其他...
卜大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族主義的第一個敵人就是台灣民族主義。」,「海峽兩岸儘管同文同種,但一元威權文化與多元民主文化所形成的人格特質,已塑造了『異質的民族』,實際上已是完全不同的人種。中華民族是道道地地分裂民族,強行統一已無必要,也必將必敗。」卜大中著作等身,著有《麻辣台灣》、《火眼金睛集》、《戀愛卜一卜》、《性、自戀、身分證》,《五百玩人》,《從中國到世界》、《中華民國的戰略外交與安全》等書,譯有《第八類接觸》、《孫中山──未完成的革命》等。
語言障礙兒童的身心特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語言障礙兒童的身心特質有關語言障礙兒童的身心特質說明如下:目錄1 一、情緒2 二、社會3 三、人格4 四、生理特徵5 五、智能6 六、教育成就7 關鍵字8 參考資料 一、情緒語言障礙的兒童可能因為發音不準確等原因,而受人譏笑,或有人學他們錯誤的聲音,使他們有受辱的感覺,所以常有情緒不穩,如容易生氣、憤怒、沮喪、焦慮的情形。 二、社會總體而言是社會適應困難,包括:1. 誤會:因為講話有問題,所以他人容易聽錯而造成誤會,進而影響社會適應。2. 敵意:因為常受人嘲笑,而對人懷有敵意。3. 人際關係差:例如可能因說話結結巴巴,他...
醫學模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其他增強物等,至於較大兒童則常喜愛棋類、打牌、科技視訊媒體等遊戲,心理學家認為透過遊戲,兒童會表現出人格發展的層面。在治療歷程中,關於遊戲角色功能之觀點因人而異,有些人認為遊戲本身治療效果在其次,重要的是治療者與兒童之間關係的價值及遊戲提供治療者對兒童問題本質的了解;而有些人強調的是遊戲本身對兒童有情緒宣洩的效用。相關臨床治療顯示:遊戲治療可以有效改善自閉症與過動症的不適切行為。雖然有關遊戲治療成效之系統化的評估不夠周全,但多數資料顯示:不論是兒童與其同儕或兒童與成人間之社會關係,可藉遊戲治療加以改善。但與其他治療方法,...
教育輔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活習慣,學習生活的知能、待人接物處世的正當態度、進而服務社會與造福人群的正確觀念,而達培養健全完全人格的教育目標,所以,生活輔導是教育的重要工作,是學業輔導和職業輔導的基礎。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育輔導英文關鍵字:Guidance in Education 參考資料吳清山、李錫津等人著。班級經營,2002年初版,頁51-52,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護過飾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文過飾非」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 「文過飾非」係由「文過」和「飾非」二語組合而成。 「文過」是出自《論語.子張》。卜商,字子夏,春秋時衛國人,為孔子弟子,擅長文學、孔門詩學。根據《論語》的記載,他曾經說過:「無德智修養、人格卑劣的人犯了錯,不但不知道改進,還會企圖掩飾他的過失。」「飾非」則是出自《莊子.盜跖》。孔子和柳下季是朋友,有一天孔子跟他說:「當父親的必定會告誡自己的孩子,身為兄長的也一定會教導自己的弟弟,引導他們走向正途。假如這些都做不到,那麼就不用注重父子兄弟之間的親情了。今天,你是有才德的人,弟弟盜跖卻是個為害天下的大盜,不能教導他引他走向正道,我替你感到羞愧。我自願替...
心理衛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理衛生運動起源於美國,但「心理衛生」一詞則於一九○六年由英國柯勞斯頤博士(T.S. Clouston)首先提出。後來美國的畢爾斯(C.W. Beers, 1876~1943)根據自己在精神病院接受治療時所見,撰寫了〔一顆拾回的心〕(A Mind That Found Itself),為現代心理衛生工作奠下了基礎。
  心理衛生是根源於精神醫學,並運用生物學、心理學、教育學以及社會學的知識、原理和技術來推展相關工作,以達成增進社會大眾心理健康的一門科學。心理衛生的功能包括預防和治療兩方面。在預防上,著重心理保健工作,其積極性的目標是在促進人類的心理健康。相對地,心理衛生在治療上的...
教育基本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際上存在著一「雙向式的因果互動」,此即是說人在追求自我實現的過程中,自然而然的渴望學習,而學習又使人格開展,藉此達到互動。以此做為教育之本質,教育基本權所欲保障之核心,透過人的自我實現與學習達到實踐。惟須注意兩者間雖互為因果,但學習只作為教育之方法,而非教育之目的,其目的實際上是為促使個人的自我實現之最大可能性。(註2) 參考書目註1:許育典,《憲法》,台北:元照,2011年9月五版,頁328-345。註2:許育典,<教育基本權>,《月但法學教室》,17期,2004年3,頁34-41。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教育基本權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