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53.1367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戴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矣。」《章氏遺書‧書朱陸篇後》 著作戴震一生的著作主要在乾嘉樸學上,除了《尚書今古文考》、《春秋改元即位考》、《爾雅文字考》等等,思想方面的著作主要有《原善》、《孟子字義疏證》、〈法象論〉、〈讀孟子論性〉等篇。見吳臻《中國思想史概論》台北: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96年10月。
民生塗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生靈塗炭」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據《晉書.卷一一五.苻丕載記》載:淝水之戰前秦苻堅大敗,姚萇趁機叛變殺死苻堅,並且在長安稱帝建立後秦;同一時間,慕容垂也自立為王,建立後燕,原本統一的北方政權再度分裂。這時幽州刺史王永,擁戴苻堅的長庶子苻丕為帝(即前秦哀平帝)在晉陽即位,並且向州郡發出文書聲討姚萇和慕容垂,在第二篇檄文中說:「天下動亂,外族入侵,先帝苻堅死在賊人手上,京都長安淪陷,國家衰弱,人民處境艱苦有如陷於泥沼和炭火之中。但上天沒有讓秦滅亡,主上英明神武,一定可以光復國土。」王永希望各州郡官員接到文書之後,在孟冬上旬率兵到臨晉會師,準備和姚萇、慕容垂決戰,可是,結果仍然不敵,王永...
潛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稱天子即位前所居住的宅第。宋.郭若虛《圖畫見聞誌.卷三.紀藝》:「太宗在潛邸,多訪求名藝,文進遂往依焉。」《元史.卷一五八.姚樞傳》:「世祖在潛邸,遣趙璧召樞至。」
冰散瓦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記載,當時的社會實況是這樣的︰西漢自漢初的文景之治,經過長期的休養生息,國力充沛。漢武帝雄才大略,即位後一改漢初無為而治的政策,進行了許多重要的改革,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統一貨幣,建立年號,繼續削藩、加強中央集權,並取消和親、主動出擊匈奴,使得漢朝聲威大振。但長期對外用兵,讓原本豐裕的國力消耗殆盡。為了應付龐大的軍費,武帝又開納捐之例,定鹽鐵酒國營專賣,設均輸平準法,但諸多措施,仍無法挽救日漸頹敗的國勢。而以錢買爵,造成貪污風氣;重用酷吏,律令嚴苛,更使臣民刑獄甚濫,生活痛苦。徐樂亟思挽救國勢,便上書向武帝陳述治國之道,他特別強調地舉史事說明:「國家最大的憂患,在於土崩,而不在於瓦解。所謂...
永存不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永垂不朽」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永垂不朽」原作「垂不朽」。蔡邕,字伯喈,東漢陳留人。蔡邕少時師事太傅胡廣。胡廣,字伯始,東漢南郡華容人。官至太傅,歷事安、順、沖、質、桓、靈六帝。胡廣熟悉典章,辦事經驗豐富,柔媚謙恭,不抵觸任何人,在當時有「萬事不理問伯始,天下中庸惟胡公。」的諺語。靈帝即位時,胡廣年已八十,仍代為太傅,老死任上。熹平六年,靈帝感懷胡廣的恩德,令胡廣的學生蔡邕為恩師作〈胡公碑〉,以紀念胡廣。內容記載胡廣對漢朝的貢獻,並且頌揚胡廣的事蹟必可永遠流傳而不可磨滅。後來「永垂不朽」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永遠流傳而不可磨滅。
失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過失、罪過。《左傳.桓公二年》:「官之失德,寵賂章也。」《三國演義》第三回:「今上即位未幾,並無失德,汝欲廢嫡立庶,非反而何?」
易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春秋時齊國人。生卒年不詳。為齊桓公的內侍,擅烹調,善逢迎,甚得桓公的寵愛。桓公死後,易牙與豎刁等謀亂,立公子無虧即位,導致齊國大亂。也稱為「狄牙」。
鳳毛麟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奴固自有鳳毛。」意思便是稱讚王劭的能力不輸給其父王導。「麟角」見於〈萬機論〉。魏文帝曹丕雅好文學,即位後進行了一連串的改革,包括選拔人才,提倡文學,一時之間,文風大盛。但為學之人雖多,有所成就之人卻少,故蔣濟在〈萬機論〉中評論道:「學習的人雖然多得像牛毛一樣,但真正學有所成的人卻像麒麟的角一樣稀少。」後來這兩個詞語被合用成「鳳毛麟角」,用來比喻稀罕珍貴的人、物。
若釋重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如釋重負」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春秋魯國的國君昭公,是襄公的庶子,年紀輕輕的就即位了,但卻整天嬉戲無度,沒有把心思放在國事的治理上,昏庸無能。魯國的實際權力,掌握在魯公的家族三桓(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手中,其中又以季孫氏的權力最大。昭公二十五年時,三桓聯合出兵攻伐昭公,昭公逃奔到齊國。後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於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穀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後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
李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平李璟(916年-961年),字伯玉,原名徐景通,南唐建立後改名李璟,對後周稱臣後又為避後周信祖諱而改名李景,是李昪的長子。五代十國時期南唐第二位皇帝,因此也被稱為中主、嗣主。昇元七年(943年)李昪過世,李璟繼位,改元保大。李璟即位後,改變父親李昪保守的政策,開始大規模對外用兵,消滅皆因繼承人爭位而內亂的馬楚及閩國,他在位時,南唐疆土最大。不過李璟奢侈無度,導致政治腐敗,百姓民不聊生,怨聲載道。李璟死於961年,時年47歲。他的廟號是元宗,諡號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 文學作品李璟的詞作被收入《南唐二主詞》中。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