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55.249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然數的第六位。大寫作「陸」,阿拉伯數字作「6」。
數目是六的。如:「六人」、「六親」、「六畜興旺」。
分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楚、明白。如:「一定要嚴肅法紀,賞罰分明。」
2.顯然、明明。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一折:「不能勾金榜上分明題姓字,則落得犯由牌書寫名兒。」
不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管如何、不顧一切。《文選.李斯.上書秦始皇》:「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文選.枚乘.上書重諫吳王》:「今夫讒諛之臣,為大王計者,不論骨肉之義,民之輕重,國之大小。」
2.不計較、不講求。如:「她只要有書可看,對於其他的娛樂就不論了。」
3.不但、不僅。《敦煌變文集新書.卷四.大目乾連冥間救母變文》:「行惡不論天所罪,應時冥零亦共誅。」唐.白居易〈履信池櫻桃島上醉後走筆送別舒員外兼寄宗正李卿考功崔郎中〉詩:「不論崔李上青雲,明日舒三亦拋我。」
4.不說,不議論。《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阮嗣宗口不論人過,吾每師之而未能及。」《儒林外史》第二回:「不論別人,只這一位荀老爹,三十晚裡還送了五十斤油與你。」
三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十五日。《禮記.禮運》:「是以三五而盈,三五而闕。」唐.孔穎達.正義:「是以三五十五日而得盈滿,又三五十五日而虧闕也。」後多用來指陰曆十五日。《文選.古詩十九首.孟冬寒氣至》:「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2.三心五噣。心宿三星,噣有五星,故稱為「三五」。《詩經.召南.小星》:「嘒彼小星,三五在東。」
3.三王五伯。《楚辭.屈原.九章.抽思》:「望三五以為像兮,指彭咸以為儀。」
4.三皇五帝。《楚辭.劉向.九歎.思古》:「背三五之典刑兮,絕洪範之辟紀。」
5.三辰五星。《史記.卷二七.天官書》:「為天數者,必通三五。」唐.司馬貞.索隱:「三謂三辰,五謂五星。」
6.三正五行。《後漢書.卷三○下.郎顗襄楷列傳.郎顗》:「臣聞天道不遠,三五復反。」章懷太子注引宋均曰:「『三,三正也。五,五行也。三正五行,王者改代之際會也。』」
7.約計的少數。唐.李白〈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詩:「遂將三五少年輩,登高遠望形神開。」《水滸傳》第二回:「只帶三五個做伴,將了朴刀,各跨口腰刀,不騎鞍馬,步行下山,逕來到史家莊上。」
二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耍無賴、放肆。《董西廂》卷五:「一言賴語都是二四!沒性氣閑男女。」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二四的司公能主張,則他三個人狠心腸,做夫妻四年向上,五十次告官房。」
四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文體名。多以四字六字為對偶,故稱為「四六」。始於六朝的駢文,盛行於唐宋。多頌揚酬應之作,而缺乏真情實感。唐.李商隱〈樊南甲集序〉:「作二十卷,喚曰『樊南四六』。」也稱為「四六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