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78.163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看見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唐.王勃〈送劼赴太學序〉:「若意不感慨,行不卓絕,輕進苟動,見利忘義,雖上一階履半級,何足恃哉!」《三國演義》第三回:「某與呂布同鄉,知其勇而無謀,見利忘義。某憑三寸不爛之舌,說呂布拱手來降。」
三寸之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能言善道,長於言辭的口才。《史記.卷七六.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彊於百萬之師。」漢.揚雄〈解嘲〉:「掉三寸之舌,建不拔之策。」也作「三寸不爛之舌」、「三寸舌」。
進退兩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前進不了,又後退不得。形容處境困窘。《三國演義》第六五回:「今馬超正在進退兩難之際,亮憑三寸不爛之舌,親往超寨,說馬超來降。」《西遊記》第二一回:「獃子又不敢上他門,又沒人看守馬匹、行李,果是進退兩難,愴惶不已。」
三寸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能言善道,擅長辭令的口才。《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於良足矣。」《三國演義》第四七回:「某憑三寸舌,為丞相說之,使皆來降。」也作「三寸不爛之舌」、「三寸之舌」。
九鼎一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鼎,夏禹所鑄的九口大鼎,象徵九州。大呂,周廟大鐘。 (7) 三寸之舌:形容能言善道的口才。見「三寸不爛之舌」。 (8) 彊:音ㄑ|ㄤˊ,同「強」。
舉白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戰場上豎起白旗,以表示投降的標幟。亦用以比喻服輸或沒辦法。如:「辯不過她那三寸不爛之舌,我只好舉白旗了。」
片言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鼎,夏禹所鑄的九口大鼎,象徵九州。大呂,周廟大鐘。 (7) 三寸之舌:形容能言善道的口才。見「三寸不爛之舌」。 (8) 彊:音ㄑ|ㄤˊ,同「強」。
口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口頭上表示信服。如:「憑著他那三寸不爛之舌,定能說得她心服口服。」
一語九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九鼎,夏禹所鑄的九口大鼎,象徵九州。大呂,周廟大鐘。 (7) 三寸之舌:形容能言善道的口才。見「三寸不爛之舌」。 (8) 彊:音ㄑ|ㄤˊ,同「強」。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