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共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陳義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授新詩及大眾傳播等課程,寫作未輟。曾獲金鼎獎、時報文學推薦獎(與小說家鄭清文合得)、詩歌藝術創作獎、中山文藝獎,除著作外,並主編多種詩選、散文選、小說選。 觀點詩觀在《遙遠之歌》中,我曾表白:「寫詩如練劍,有其正道大法,一首詩如不能托出厚實的情懷、深刻的情境,那麼字詞、語法之矯造,主義、花招之賣弄,徒使人厭而已。」說的是詩法。現在讓我們思考詩心。「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是一種心「人生有情淚霑臆,江水江花豈終極」又是另一種心。詩心,無非掌握生命中最難言的枝節,像是飄飛在時間中的光影,從中發現了一些什麼,並且精確地傳達出...
|
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鼓吹中興」文化榮譽獎。‧1987年獲教育部「詩教獎」。‧1988年獲中國時報推薦詩獎。‧1991年獲中山文藝獎。‧1992年同蓉子仝獲愛荷華大學國際作家工作室(IWP)榮譽研究員證書。‧1995年獲美國傳記學術中心頒發二十世紀世界五○○位具有影響力的領導人證書。‧1997年曾應邀出席華盛頓郵報基金會與國際文化基金會在美國舉行的「21世紀亞洲文學國際會議」、「21世紀西方文學國際會議」與「21世紀世界和平國際文學會議」等三個國際文學會議。● 曾任藍星詩社社長、國家文藝獎評審委員、世界華文詩人協會會長。● 名列英文版「中華民...
|
張曉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香港浸會學院、國立陽明大學。自陽明大學創校以來,一直擔任該校通識教育中心教授至2006年退休。她是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吳三連文藝獎、中國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得主,十大傑出女青年。作品曾入選台灣中學的中文教科書。 著作《給你,瑩瑩》1966年,商務出版社《地毯的那一端》1966年,文星出版社《哭牆》1968年,仙人掌出版社《愁鄉石》1971年,晨鐘出版社《第五牆》1973年,香港:基督教文藝《安全感》1975年,宇宙光出版社《黑紗》1975年,宇宙光出版社《曉風散文集》1976年,道聲出版社《曉風小說集》1976...
|
白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編。 作品曾獲中國時報敘事詩首獎、梁實秋文學獎散文首獎、中央日報百萬徵文獎、中華文學獎散文第二名、中山文藝獎、國家文藝獎等獎項。 觀點 白靈認為寫詩最好的方式就是要「活在感覺中」,唯有如此才能去感覺詩的味道。詩與非詩的差異往往就在一二個字之間,什麼樣的文字有詩味?端看那字裡行間,能不能令讀者產生意在言外的感覺?寫詩的時候,要思考怎樣用字遣詞才能傳達出詩味來。最根本的問題,是來自人性的體驗,用一句簡單的話來說就是:「既虛又實便是詩」。 作夢就像詩,夢境很真實,但夢醒了卻是一場空,符合了前面所說的詩的定義:「既虛又實便...
|
高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芹別傳》、《大野龍蛇》⊙其他作品:《高陽說曹雪芹》、《高陽說紅樓夢》、《高陽說詩》(獲1984年台灣中山文藝獎的文藝論著獎)等。《高陽雜文》、《古今味》、《古今食事》、《梅丘生死摩耶夢》、《宮闈蒐秘》、《清幫》、《高陽出擊》⊙與他人合著作品 :《筆與槍》、《獵及其他》 評價「文章憎命達,詩酒風流李太白;才學著書多,古今殷鑑羅貫中。」高陽友人在他離世時贈送的輓聯形象地說明了這位歷史小說家一生的性情才華。儘管《胡雪巖》是高陽流傳最廣的作品係列,但眾多的評論認為,他最擅長的是清史。 在全球華人社會的閱讀領域中,高陽的歷史小說始...
|
洛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詩作欣賞4 評價 生平洛夫,本姓莫,一九二八年生於湖南衡陽,淡江大學英文系畢業,曾任教東吳大學外文系。一九五四年與張默、瘂弦共同創辦《創世紀》詩刊,歷任總編輯數十年,對台灣現代詩的發展影響深遠,作品被譯成英、法、日、韓、荷蘭、瑞典等文,並收入各大詩選,包括《中國當代十大詩人選集》。洛夫寫詩、譯詩、教詩、編詩歷四十餘年,著作甚豐,出版詩集《時間之傷》等廿二部,散文集《一朵午荷》等四部,評論集《詩人之鏡》等四部,譯著《雨果傳》等八部。他的名作《石室之死亡》廣受詩壇重視,二十多年來評論不斷,其中多首為美國漢學家白芝(Birch)教授選入他主編的《中國文學選集》。《石室之死亡》...
|
張秀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觀點3 著作4 評價 生平張秀亞(1919-2001)張秀亞女士出生於1919年,祖籍河北省滄縣(今黃驊縣),曾任教於輔仁、靜宜大學。張女士四歲識字,稍長就讀天津貞淑小學、河北省第一女師,後考入輔仁大學。張女士於十四歲開始創作,寫作生涯長達七十年。早年她投稿天津大公報副刊,得到主編蕭乾和沈從文兩位知名作家的鼓勵,高中即出版第一本散文小說合集書作《大龍河畔》,不僅被同學稱為「小小詩人」,也被稱為北方最年輕的女作家。張女士著作多種,文學著譯和評論達八十餘冊,其散文著作《三色堇》、《北窗下》、《曼陀羅》、《牧羊女》等均深受讀者喜愛,不僅暢銷一時,也被編列為台灣中、大學教材,數十年來對...
|
黃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蓋成人文學與兒童文學的領域、科幻文學與傳統文學的文類。他是臺灣唯一以科幻作品獲得國家文藝獎(舊制)、中山文藝獎的作家。 獲獎首屆世界華語《星雲獎》最佳科幻評論獎(成都,2010年8月)<尋找「幻」氏家族的榮耀>學術論文,靜宜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出版大墩文學獎散文獎(台中市,2005年)<父親的神祕文物>國家文藝獎(1988年,第十四屆)《 大鼻國歷險記》科幻童話,洪建全基金會出版,後改由民生報出版中山文藝獎(1986年)《嫦娥城》兒童科幻小小說,聯經出...
|
辛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主力推廣文學藝術。詩歌風格深鬱沈重,注重生活,堅持以詩觀察社會、記錄社會。曾獲國軍新文藝長詩金像獎、中山文藝獎新詩獎。出版詩集、小說集十餘種。
|
廖玉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簡歷畢業於台中女中、東吳大學中文系,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早期以「柳映堤」為筆名,從事人物專訪工作,曾擔任「幼獅文藝」月刊編輯。亦曾任教於中正理工學院、東吳大學、世新大學,現為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教授。其研究專長為古典小說及戲曲、當代文學、散文及小說創作、及文學與電影研究。廖玉蕙的丈夫是畫家蔡全茂,他們育有一子一女。在廖玉蕙的多本書裡,都可以見到蔡全茂的繪畫作品。廖玉蕙的創作以散文為主,並有小說、論著等作品。其創作題材多來自家庭生活、師生互動與社會觀察,傳達情感清新溫潤,語帶詼諧、嘲諷。曾獲中國文藝協會文藝獎章、中山文藝創作獎、中興文藝獎章、吳魯芹散文獎等。[編輯] 作品散文•《閒情》1...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