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77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名列前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左傳.宣公十二年》載,春秋時代,楚國攻打鄭國,晉國派兵援鄭,但晉軍抵達前鄭國就已投降,晉軍統帥荀林父(ㄈㄨˇ)於是打算班師回朝。上軍主將士會支持荀林父的決定,因為他認為現在的楚國德行、刑罰、政令、事務、典章、禮儀都具備周全,根本無法與之為敵。在分析到楚國軍力時,他曾說道:「軍行,右轅,左追蓐,前茅慮無,中權,後勁。」意思是:楚國軍隊紀律嚴明,行軍之時,右軍緊隨在主將車轅旁備戰,左軍負責割草以備休息用,前軍的哨兵偵察敵情極為慎重,中軍依情報制定謀略,後軍則十分精良,整個部隊實力雄厚,難與抗衡。士會話中的「前茅」,指的便是行軍時置於最前方,負責偵察敵情的哨兵。古代作戰時,前鋒部隊是以旄旌或茅草...
東山再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哪裡壓得住。一群亂兵衝來,把苻融的戰馬衝倒了。苻融掙扎著想起來,晉兵已經從後面趕上來,把他一刀砍了。主將一死,秦兵更是像脫了韁繩的驚馬一樣,四處亂奔。陣後的苻堅看到情況不妙,只好騎上一匹馬拼命逃走。不料一支流箭飛來,正好射中他的肩膀。苻堅顧不得疼痛,繼續催馬狂奔,一直逃到淮北才息了口氣。晉軍乘勝追擊,秦兵沒命的潰逃,被擠倒的、踩死的兵士,滿山遍野都是。那些逃脫的兵士,一路上聽到風聲和空中的鶴鳴聲(文言是“風聲鶴唳”,唳音同力,就是鶴鳴聲),也當作東晉追兵的喊殺聲,嚇得不敢停下來。謝石、謝玄收復了壽陽,派飛馬往建康送捷報。...
苦口婆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路以曹彬為主帥,中路以田重進為主帥,西路以潘美為主帥。戰爭開始時,三路軍隊節節勝利。但因急於立功及主將指揮不力,在歧溝關之役大敗於遼軍。在〈趙普傳〉中有一段文字記載宋太祖賜詔給趙普說:「卿社稷元臣,忠言苦口,三復來奏,嘉愧實深。」寫出太宗沒有聽從趙普三次勸諫而執意用兵,以致失敗的悔恨之心。「婆心」見於《景德傳燈錄.卷一二.鎮州臨濟義玄禪師》。臨濟宗的祖師臨濟義玄禪師,在他追隨黃檗習禪的時候,也被黃檗棒打三次。當時他在黃檗身邊習禪許久,一天,首座和尚睦州勉勵他去參問師父,但他不知道要問什麼,和尚就建議他可以問:「如何是祖師西來的意。」臨濟就跑去問師父,但黃檗沒有回答,反而把他打了一頓。臨濟連續...
馬首是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瞻,看。馬首是瞻原指作戰時,士兵依主將的馬頭決定前進的方向。後比喻毫無主見,服從指揮或跟隨他人進退,不敢稍加違背。
割雞焉用牛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水滸傳》第六三回:「割雞焉用牛刀,自有戰將建功,不必主將掛念。」
袖手旁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柳宗元(西元773∼819)字子厚,河東人,故亦稱為「柳河東」,為「唐宋八大家」之一。德宗貞元時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被貶為永州司馬,又貶柳州刺史,故亦稱為「柳柳州」,後死於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同為唐代古文運動主將,私交甚篤。其詩文擅於刻劃山水,反映現實,風格清新峭拔。柳宗元大部分的著名作品,是在貶謫永州的十年間完成的。他描寫山水,不僅基於長期的觀察和敏銳的感受,更能將山水予以形象化,捕捉不同山水間的個性化特徵,賦予每一座山、每一條溪流獨特的面貌。除了對山水的描摹,柳宗元也藉著山水來表達自身對現實的激憤不平,使其作品真正達到寓情於景、情景交融的境界。雖然文名日盛,但是柳宗元在仕途上卻屢遭貶抑。由...
一敗塗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失敗到無法收拾的地步。語本《史記.卷八.高祖本紀》。[例]由於多名主將受傷無法出場比賽,該隊被對手打得一敗塗地。
盡忠報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3.《封神演義》第七八回:「主將之言差矣!況吾等俱是紂臣,理當盡忠報國,豈可一旦忘君徇私?」
自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愛,珍惜自己。《三國演義》第一五回:「夫主將乃三軍之所繫命,不宜輕敵小寇。願將軍自重。」《紅樓夢》第三三回:「寶玉雖然該打,老爺也要自重。」
爾詐我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我無爾8>詐9>,爾無我虞10>。」 〔注解〕 (1) 僕:御也,就是駕車。 (2) 子反:即楚主將公子側(?∼西元前575),春秋時楚國人。事莊王為司馬。晉楚邲之戰時,為將,大敗晉師。晉人伐鄭,共王援救,使子反將中軍,戰於鄢陵。王之目受傷,召子反謀劃,醉而不能見,楚師遂宵遁,後子反為共王責而自殺。 (3) 宋:國名。周朝分封微子之地。約位於今河南省商邱縣南,後為齊所滅。 (4) 楚:國名:周成王封熊繹於楚,春秋時稱王,為戰國七雄之一。領有今湖南、湖北、安徽、浙江及河南南部,後為秦所滅。 (5) 平:媾和、和好。 (6) 華元:春秋時宋人,生卒年不詳。歷事宋文公、共公、平公三君,共...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