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505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精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精細純粹。《漢書.卷二三.刑法志》:「懷五常之性,聰明精粹,有生之最靈者也。」
朱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朱熹強調「格物致知」,即窮天理、明人倫、講聖言、通世故。他把傳統的綱常加以理論化和通俗化,認為「三綱五常」應是社會的最高道德標準,並且認為這是永存而不滅的。這套學說對專制主義和帝皇權力的強化有很大的作用,後來成了統治者的正統理論,影響深遠而巨大。他的學說源自北宋的程顥、程頤,故學術界常以「程朱學派」稱之。 評價陳榮捷肯定朱熹的成就:一、新儒家哲學之完成。二、道統觀念之完成。三、以四書代五經。
五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仁、義、禮、智、信。《荀子.非十二子》:「案往舊造說,謂之五行。」唐.楊倞.注:「五行,五常,仁、義、禮、智、信是也。」
綱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綱,君臣、父子、夫婦。五常,仁、義、禮、智、信。綱常指三綱五常。《元史.卷一五八.許衡傳》:「嘗語人曰:『綱常不可一日而亡於天下。』」《儒林外史》第五回:「我們念書的人,全在綱常上做功夫。」
母慈子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做母親的慈愛子女,做子女的孝順父母。語本《書經.康誥》:「天惟與我民彞。」漢.孔安國.傳:「天與我民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後用來形容禮教興倡,家庭和睦。唐.蘇安恆〈請復位皇太子疏〉:「陛下蔽太子之元良,枉太子之神器,何以教天下母慈子孝焉?何以使天下移風易俗焉?」
凶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殘忍狠毒。《書經.君陳》「狃于姦宄,敗常亂俗」句下漢.孔安國.傳:「習於姦宄凶惡,毀敗五常之道,以亂風俗之教。」《後漢書.卷五十五.章帝八王傳.清河孝王慶傳》:「恐襲其母凶惡之風,不可以奉宗廟,為天下主。」
廢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失去利用價值而捨棄。《書經.康誥》「天惟與我民彞,大泯亂」句下漢.孔安國.傳:「天與我民五常,使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廢棄不行,是大滅亂天道。」
董仲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雜以陰陽五行說,把神權、君權、父權、夫權貫串在一起,形成帝制神學體系。從而他提出了天人感應、三綱五常等重要儒家理論。 事蹟 漢代大儒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將中國帝王置於世界與宇宙的中心,是天上與地下間的樞紐。對下,帝王秉承天命,代天而治;對上,帝王為人世的代表, 承擔對上下四方祭祀的責任,遠古時領導者為大祭司政教合一的特色仍然存在。此說對帝王的吸引力是只要人民安居樂業,四時風調雨順,其政權便相當鞏固了。對儒者而言天人感應說最美妙之處是將人事時地皆聯繫在一起,成為不可分割的一個整體。一個政權如何得到天命?其帝王必能上事天...
五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五種倫常教育。《書經.舜典》:「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漢.孔安國.傳:「布五常之教。」《左傳.文公十八年》:「舉八元,使布五教于四方,父義、母慈、兄友、弟共、子孝,內平外成。」
飯囊酒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武之道。昔有商瞿,能占爻卦;末有東方朔、翼少君,能達占射覆。道雖小,亦聖人之術也,曾又不知。人生稟五常1>之性,好道樂學,故辨2>於物。今則不然,飽食快飲,慮深求臥,腹為飯坑,腸為酒囊,是則物也。倮蟲三百,人為之長。「天地之性人為貴」,貴其識知也。今閉闇脂塞,無所好欲,與三百倮蟲何以異?而謂之為長而貴之乎? 〔注解〕 (1) 五常: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等五種倫常道德。 (2) 辨:分別、判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