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亨利魯斯(Henry Luce)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亨利八世(Henry 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亨利氏鐵線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莖成熟時光滑。單葉,紙質至近革質,卵狀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基部不裂或3淺裂,疏鋸齒緣,尖凸狀鋸齒緣或稀全緣,上表面光滑,下表面光滑或沿脈微被毛,3至5出脈。花白色;萼片4;雄蕊被毛。

亨利的記憶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理學名詞。美國加州大學亨利(Franklin Henry)提出有關運動技術學習理論。此理論重點主張,動作的運動能力是特殊的,而非一般性的,以前所學的動作儲存於腦中記憶鼓上,隨時準備被選擇為需要時使用。所以學生學習基本動作越多就越能展現即興的表現。
亨利馬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多年生。葉片長3-8 cm,寬2-5 mm,滑或稀被剛毛。 指狀總狀花序4-10枚,長3-8 cm; 穗軸扁平,具翅。小穗長約2.5 mm;外穎顯著;內穎為小穗1/2長,5脈,邊緣具毛;下位外稃邊緣之脈具毛;上位外稃稍革質。

亨利氏伊立基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緣纏繞(右旋)木質蔓藤。老莖淡褐色,外皮鬆軟,嫩枝綠色,具稜,無毛。單葉,互生,略革質;卵狀橢圓形至倒卵形;長6~12 cm,寬4-6 cm; 基部圓形或楔形,先端鈍凸尖;花兩性,圓錐花序,頂生或腋生,被淡褐色柔毛,具小苞片;萼片5,被毛,宿存;花冠濶鐘形,5 深裂,白色;雄蕊5,著生於花冠筒基部,與花冠裂瓣互生;子房上位,1 室;柱頭斗笠狀。漿果略肉質,長橢圓形或卵球形,熟時黑紫色,長約1.8 cm,徑1~ 1.2 cm,光滑無毛;種子1 。
杜悌尤,亨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法國作曲家,生於安傑(Angers),畢業於巴黎音樂學院,隨加龍(Gallons)和畢瑟(H. P. Büsser, 1872-1972)學習作曲。1938年獲羅馬大獎,1942年任巴黎歌劇院歌唱指導。1943-1963年間在法國電台工作,任教於師範音樂學院和巴黎音樂學院,並任聯合國國際音樂委員會委員,1967年獲全國音樂大獎。他的音樂風格受德布西(C. Debussy, 1862-1918)和拉威爾(M. Ravel, 1875-1937)影響,自由奔放,不為學院派或傳統的音樂美學觀點所左右。他的作曲態度非常嚴謹,作品雖然不多,但每首都有一定的標準。與芭蕾有關的作品:《國王的指環》(L...
亨利八世的教育政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英王亨利八世(1509~1547在位)時期的教育發展,大致是其宗教改革政策的結果。亨利八世因想與王妃凱撒琳(Catherine)離婚,另娶宮女安布琳(Anne Boleyn),但不為羅馬教宗克里門斯七世(Clemens Ⅶ,1523~1534在位)所允許,於是憤而與羅馬教會脫離,而使得英國國教形成。當時宗教上的改革,也促使教育活動隨之變革,如英國國教接收原由羅馬教會掌管的大部分職掌,沒收了教會財產,解散修道院,此外禮拜儀式的語言由拉丁語改為英語,並使用英文的〔聖經〕、祈禱書、詩篇及教義問答等。這些宗教上的變革對教育的影響,即是部分解散之修道院改建為學校,強制教堂及學校使用規定之教材,學校大...
亨利街小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名。1948年由美國編舞家、舞台與服裝設計家、兼作曲家艾文.尼可萊(Alwin Nikolais, 1910-1993)接掌了位於紐約的亨利街小劇場。他曾與來自德國的舞蹈家韓亞.霍姆(Hanya Holm, 1893-1992)習舞,並與她的舞團演出。因此尼可萊到了此劇場後,就開始以「劇場舞團」(Playhouse Dance Company)為名。後來改稱為「尼可萊舞蹈劇場」(Nikolais Dance Theatre)發表一系列透過特殊的服裝與舞蹈設計,掩飾舞者原本體型的舞蹈劇場。其中作品的設計都由尼可萊一手包辦。而他的創作夥伴,也是該劇場的副主任,舞蹈家莫瑞.路易斯(Murray ...
Selma Jeanne Cohen 主編《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Dance》1998.
柯維爾,亨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美國鋼琴家、作曲家。生於加州Menlo Park,逝於紐約。加州大學音樂系畢業,為美國實驗音樂的拓展元老之一,他對西方和東方的音樂都有興趣探索,1912年發表一首稱為《The Tides of Manaunaun》之鋼琴曲,首次展示「音堆」(Tone Cluster,又稱串音)的演奏技巧;那是用手、拳頭及前臂壓在鍵盤上,造成一列密集強烈的聲音效果。1925年他又實驗用指頭撥鋼琴內之弦,使鋼琴發出非傳統之音色,他還應用「彈性形式」(Elastic Forms)作曲,讓演奏者隨時調動組合,另外還發明一種「節奏機」稱為「The Rhythmicon」,出版一本很有影響力的書《新的音樂資源》(N...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