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7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8.025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術語。芭蕾舞劇中由一男兩女一起演出之舞蹈,或是由三位同性舞者演出之舞蹈皆可稱為三人舞
Gail Grant《Technical Manual and Dictionary of Classical Ballet》1982.
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巴布亞新幾內亞在戈貝(Gabe)節慶期間舉行兩次的一種婦人舞。第一天日暮時,約有四十名婦女進入舞區,她們密集排成六橫排,聚集在舞蹈場地的一端。每人帶著一個滴漏型小鼓來打節拍,全體敲鼓唱歌,以單足跳、跨跳的舞步,從一端飛躍到另一端後轉身再跳回原處,如此反覆進行到日落。此時穿戴上更加精緻的頭飾,再繼續本來的舞蹈直到黎明。當年輕男子及女孩們手持竹製火炬時,觀眾們即吟唱打鼓。婦女用白色桑樹皮作成的土布繪上幾何圖案作成纏腰布;為典禮特製地網狀斗篷是用纖維細索編織而成,從肩膀垂到小腿;上面的圖樣是用染成紅色、黃色、及天然灰色的細索編成;臉上及身上都有紅赭色的繪圖;狗牙作成的長項鍊在頸子上纏繞了十圈;...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機械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俄羅斯與捷克術語,意指「工作者」。這個名詞是經由捷克劇作家卡列爾.恰比克(Karel Capek)的劇作《羅素姆萬能器人》(Rossum´s Universal Robots; R.U.S.)傳入西歐而被使用的。其主題是一個福利國家中,所有工人都是電動機器人,可以作各種奴役勞力的工作,而不會為像伐木工期或時薪加二十先令這類事情而罷工。由本劇衍生出來的東西均包含機械人舞在內,它配合著工廠的節奏,有點像爵士的感覺,但有較複雜的切分音。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波蘭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是齣結構鬆散,口誦詩與歌唱重於舞蹈的宮廷餘興節目,長度約一小時。首演於1573年8月19日巴黎的杜伊勒利宮(Palace of the Tuileries),慶賀凱撒琳.梅迪西(Catherine de Medici)皇太后家族的第二個兒子安茹王族的亨利(Henri d´anjou)榮登為波蘭國王的作品。由曾在義大利學習的法蘭德斯人拉索斯的羅蘭(Roland de Lassus, 1532-1594)負責作曲,當時極負盛名的宮廷詩人皮耶.隆沙(Pierre Ronsard)寫詩。舞蹈部分由皇太后從娘家義大利帶來法國,製作此類節目高手的鮑喬尤(Balthasar de Beaujoyeul...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Riccardo Mezzanotte Ed.《The Simon and Schuster Book of the Ballet》1979、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Lincoln Kirstein《Four Centuries of Ballet》1984.
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這是一種散佈於羅得西亞(Rhodesia)班圖族(Bantu)間的專業舞蹈,女人是不被允許參加的。獵人們(awapalu)單獨地跳舞,活動不公開舉行;有時,一般男人也可以加入。獵人舞是對獸群遊戲的守護靈卡阿盧威(Ka-aluwe)表示敬意的一種儀式,因為祂的牲畜在狩獵中被獵取。這種舞蹈通常表演於烹煮動物的頭及心臟的時候,典型的默劇也在舞蹈中呈現。首先,表演獵人們追蹤、搜尋及獵殺的遊戲;然後,表演動物們的步態、特質,或當其受傷及死亡的情形。人們常將此生動的獵人舞蹈與所發現的古代洞穴繪畫中相似情景作比較,並將此當作為神祕儀式的象徵。伴奏樂器有聽比拉〔見 timbila〕、葫蘆、瓠琴、獸皮鼓、...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阿爾及耳黑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名。在北非的阿爾及耳、突尼斯、吉爾法(Djelfa)及加達雅(Ghardaia)的黑人男子所表演的一種舞蹈,以蘇丹黑人為多。他們會突然得到靈感而跳舞慶祝,不在乎是否能得到報償。六個或八個男人圍成一閉口圓,其中一人帶鼓,一人帶重銅鐃,站在圓圈內。大家開始慢慢吟唱,以鼓鐃打拍子,聲音逐漸升高,音速也同時加快。歌曲或發展為雄糾糾的曲子,或轉為哀傷的調子。他們跳離圓圈,以一足作急速旋轉後再換另一足,然後再回到原來位置。在無領導者及指示下,他們正確無誤地變換方位,雖汗流浹背仍繼續舞動,可能持續一小時,甚至二、三小時,直到精疲力盡。如此一個舞隊,通常由同一部族或工作伙伴組成,除此之外的男人不准參加,女人...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配合音樂節奏移動身體,表演各種姿態的藝術。如:「芭蕾舞」、「華爾滋舞」、「交際舞」。《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具有高度智慧和靈性,使用語言進行溝通,能製造並使用工具的高等動物。如:「人是萬物之靈。」
別人,指自己以外的人。如:「推己及人」、「助人為快樂之本。」
每個人。如:「人盡皆知」、「人手一冊」、「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指某種類型或身分的。如:「藝人」、「軍人」、「主持人」。
指品格、性情。如:「文如其人」、「他這個人滿不錯的!」
花言巧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論語》裡曾記載孔子的一段話:「巧言令色,鮮矣仁!」意思是話說得很動聽,臉色裝得很和善,可是一點也不誠懇,這不是仁的表現。宋代理學家朱熹在與學生講解這段話時,解釋說:「做任何事都要有誠心,沒有誠心便是不仁。說話動聽、和顏悅色,本來就應該這樣,而且也不害事,但如果為了取悅別人而不誠心的話,那是不可以的。」「巧言」二字有人解釋為說話不誠懇,朱熹告訴學生說:「依我之見,巧言是指虛假好聽的話,今天有不少讀書人舞文弄墨,妙筆生花,但寫的盡是些言不及義的文章,就是所謂的巧言,也就是『花言巧語』。」朱熹用「花言巧語」來解釋《論語》裡的「巧言」二字,後來「花言巧語」就被用來形容虛假而動聽的言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