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38.669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招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招呼款待。《警世通言.卷一七.鈍秀才一朝交泰》:「曹公見其衣衫不整,心下不悅,又知是王振的仇家,不敢招架,送下小小程儀,就辭了。」《醒世恆言.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張權瞧見,便放下手中生活,上前招架道:『員外要甚家火?裡面請看。』」
寸草不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斬除得乾乾淨淨。比喻消滅殆盡。[例]在水滸傳中可以看到仇家互相廝殺,總想把對方殺得寸草不留的情節,十分殘暴。
顧亭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三十三歲時(1645),清兵渡江南下,崑山城破,母王氏殉節,遺命炎武「無仕異代」。後炎武受到一家僕與仇家的迫害,輾轉流徙,順治十一年,將家僕溺殺,以殺人罪下獄,賴友人救助減刑免死。其後仍受到仇家追殺,於順治十二年赴北游歷,來往於山東、河北、山西、陝西一帶,先後六謁明陵。康熙十六年,受薦博學鴻詞科,以死力辭。晚歲居陝西省華陰縣,全祖望為撰〈神道表〉稱:「凡先生之遊,以二馬二騾,載書自隨。所至阨塞,即呼老兵退卒,詢其曲折。或與平日所聞不合,則即坊肆中發...
對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似詞:仇家
五四運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而出:第一,「二十一條」要求和巴黎和會的「山東決議案」所燃起的愛國熱情,使得民初以來的反日情結以及國仇家恨的情緒沸騰到最高點。其次,發自於新知識分子提倡以新文化運動來建設新中國的強烈訴求,他們提倡學習西洋文明、重估與改造傳統文化的努力,伴隨著《新青年》等刊物的發行及白話文的推動,使得自由主張、反抗傳統權威等思想,逐漸影響了學生與一般市民。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科學、人權、自由等大旗,從思想、政治、文化各領域激發新思維,尤其是觸動了青年的愛國救國熱忱,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的基礎。(註3)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五四運動英文關鍵字...
誣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故意陷害、冤枉。《新唐書.卷二○二.文藝傳中.李邕傳》:「復坐誣枉,且得罪,天子識其名,詔勿劾。」《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是一個少年官人,因仇家誣枉,失了官職。」
仇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有仇怨的人。《穀梁傳.莊公二十四年》:「娶仇人子弟,以薦舍於前。」《紅樓夢》第二九回:「明兒初五大節下,你們兩個再這麼仇人似的,老太太越發要生氣,一定弄的不安生。」也稱為「仇家」。
辨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說明事情的誤會過程來消除已受的冤枉。如:「他的冤枉已經辨白了。」《初刻拍案驚奇》卷六:「慧澄道:『是一個少年官人,因仇家誣枉,失了官職,只求一情,即到吏部辨白是非,求得復職,情愿送此珠子。』」也作「辯白」。
羅密歐與茱麗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曲劇目。英國莎士比亞所著的一齣悲劇。敘述兩個世仇家族的青年男女,因相愛卻不能成為眷屬而雙雙殉情的故事。劇情悽楚動人,感人心懷。西元一五九七年出版,曾多次拍成電影。或稱為《殉情記》、《鑄情記》。
宋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文學風格3 著作4 評價5 補充6 參考資料 生平 宋琬(1614~1674)清代詩人。字玉叔。號荔裳。萊陽(今屬山東)人。順治四年(1647)進士,授戶部主事,累遷吏部郎中,出為隴西道。順治十八年擢浙江按察使,因山東於七農民起義,仇家告他有牽連,因此,系禁三年,幾乎死於獄中。獲釋後,長時期流寓吳、越,至康熙十一年起用,授四川按察使。次年入京覲見,適逢吳三桂舉兵佔領成都,因家屬留蜀,驚悸憂愁去世。曾修訂《秦州志》13卷。其生平事蹟《清史稿·文苑》中有傳。 文學風格 宋琬是清初一位有影響的詩人。早年在京...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