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2.461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豐衣足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豐衣足食,是生活富裕,不虞匱乏的意思。一般人在生活上,莫不以豐衣足食為生活目標,但齊己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所以對生活上的要求,自然是清心寡欲而與世俗之人不同。齊己在〈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中,即期許小師父在參禪禮佛的過程中,主要是開啟潛藏於內心的佛性,以體悟人生。為了求並體現這種體悟,齊己提示小師父應放棄外在豐衣足食的追求,方能有所成就。後來「豐衣足食」就一直沿用下來,用以形容生活富裕。
頑石點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傳說晉時道生法師在虎丘山聚石為徒,講解《涅槃經》,主張眾生皆有佛性,群石皆點頭。典出《蓮社高賢傳.道生法師》。後用來形容說理透澈,使人心服。[例]他說理清楚,分析精闢,足讓頑石點頭。
靈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生命光輝,指人類本有的佛性。《五燈會元.卷三.百丈懷海禪師》:「靈光獨燿,迴脫根塵。」《西遊記》第二○回:「那長老常念常存,一點靈光自透。」
一場春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4.明.屠隆《曇花記》第三齣:「倘然不知佛性,任教格天事業,蓋世英雄,到頭來是一場春夢。」
七上八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於宋代《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二一.示呂機宜》,意為忐忑不安。語錄記載:有人問禪宗大師趙州「狗子還有佛性也無?」意思是說:禪宗主張佛在眾生,那像狗這種畜牲到底有無佛性?趙州的回答並不一定,有時說「有」,有時說「無」。大慧普覺禪師就引這個例子來告訴有心向佛求證悟的人,要隨時把這例子拿來參究,直向內心去求答案。有時會覺得內心紛亂難安,像嘴裡咬到鐵釘一般,毫無滋味,在此當頭,千萬別退卻,因為這是即將體悟的時候。原來佛法緣於我們的心思,如果沒有一切心思,哪需要佛法來度呢?心裡紛亂難安,不就是體悟佛法的機緣嗎?這裡的「七上八下」就是形容心情起伏不定、忐忑不安的意思。(二)「七上八下」也可以用在表示中等的...
佛頭著糞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在佛像頭上拉糞。語本《五燈會元.卷三.東寺如會禪師》:「公見鳥雀於佛頭上放糞,乃問:『鳥雀還有佛性也無?』師曰:『有。』公曰:『為甚麼向佛頭上放糞?』師曰:『是伊為甚麼不向鷂子頭上放?』」比喻褻瀆美好的事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回:「香奩體我作不來,並且有他的珠玉在前,我何敢去佛頭著糞。」
作繭自纏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就像吐絲為繭,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給困住了。所以頌中接下去說:「法性本來圓明,病愈何須執藥。」法性就是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們不了解,用盡心機往外去尋找,那倒真像是蠶吐絲為繭,把自己越綑越緊,離佛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現「作繭自縛」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浮生六記.卷六.養生記逍》:「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
竺道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思想觀點4 評價5 資料來源 生平竺道生(355至434年),東晉佛教學者,本姓魏巨鹿(今河北平鄉)人。寓居彭城,官宦世家,幼年跟從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後來從鳩摩羅什譯經,是鳩摩羅什的著名門徒之一。  他主張佛性人人“本有”,認為法顯所譯六卷《泥洹經》經義不夠圓滿,提出一闡提迦,即佛教用來稱呼不具信心,斷了成佛善根的人,也可成佛。此說受到“舊學僧黨”的攻擊,被逐出建康。後來大本《涅盤經》在涼州譯出,其說得到證實,於是在廬山宣講此經。他的頓悟成佛之說,在南北朝初期曾風行一時。  竺道生是涅盤思想的追...
衣豐食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豐衣足食」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豐衣足食,是生活富裕,不虞匱乏的意思。一般人在生活上,莫不以豐衣足食為生活目標,但齊己是一位出家的和尚,所以對生活上的要求,自然是清心寡欲而與世俗之人不同。齊己在〈病中勉送小師往清涼山禮大聖〉詩中,即期許小師父在參禪禮佛的過程中,主要是開啟潛藏於內心的佛性,以體悟人生。為了求並體現這種體悟,齊己提示小師父應放棄外在豐衣足食的追求,方能有所成就。後來「豐衣足食」就一直沿用下來,用以形容生活富裕。
吐絲自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那就像吐絲為繭,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給困住了。所以頌中接下去說:「法性本來圓明,病愈何須執藥。」法性就是佛性,我們的佛性本來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練的,就像沒生病的人何必吃藥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頌〉中,誌公和尚也說:「一切無非佛事,何須攝念坐禪?」意思也是一樣。在〈菩提煩惱不二頌〉中更明白地說:「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們不了解,用盡心機往外去尋找,那倒真像是蠶吐絲為繭,把自己越綑越緊,離佛的境界也就越來越遠了。後來「作繭自縛」這句成語或即從這裡演變出來。出現「作繭自縛」這句成語的文獻如:《浮生六記.卷六.養生記逍》:「又讀〈逍遙遊〉,而悟養生之要,惟在閒放不拘,怡適...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