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419.296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含容。《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八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周代天子用的樂舞。佾,指舞列。天子八,諸侯六,大夫四,士二。「八佾」指舞生縱橫各八人,共六十四人組成。《論語.八佾》:「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漢.張衡〈東京賦〉:「冠華秉翟,列舞八佾。」
2.特指祭祀孔子的樂舞。佾生人數的多寡,事關受禮者的身分和地位,故有八佾、六佾、四佾的分別。八佾舞本當用於天子,自漢武帝獨尊儒術,公羊家尊孔子為素王,漢平帝追諡為褒成宣尼公,唐玄宗追諡為文宣王,西夏仁宗更追諡為文宣帝,後人乃以八佾舞配祀孔子,以示尊崇。
佾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時朝廷或文廟舉行祝典時,表演樂舞的童生。也稱為「佾舞生」、「樂舞生」。
女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歌舞妓或樂妓。《新唐書.卷二二.禮樂志十二》:「山南節度使于頔又獻順聖樂,曲將半,而行綴皆伏,一人舞於中,又令女伎為佾舞,雄健壯妙,號孫武順聖樂。」《三國演義》第七八回:「每日設祭,必令女伎奏樂上食。」也作「女妓」。
總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樂官的名稱。《後漢書.卷九.孝獻帝紀》:「八年冬十月己已,公卿初迎冬於北郊,總章始復備八佾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