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0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意外成功或免去災禍。如:「他儌考上了大學。」也作「徼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溺愛、過分寵愛。
使心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計謀、使心機。元.關漢卿《玉鏡臺》第二折:「都為他皓齒明眸,不由我使心作,待尋條妙計無蹤影。」元.王曄《桃花女》第四折:「今日個桃花依舊笑春風,再不索樹頭樹底覓殘紅,多謝你使心作白頭翁,若不是這些懵懂,怎能勾一家兒團聚喜融融。」也作「使心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君上的寵幸。《舊唐書.卷九二.蕭至忠傳》:「臣聞官爵者公器也,恩者私惠也,祇可金帛富之,粱肉食之,以存私澤也。」《新五代史.卷三七.伶官傳.景進傳》:「是時,諸伶人出入宮掖,侮弄縉紳,群臣憤嫉,莫敢出氣,或反相附託,以希恩。」也作「恩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進升官位。《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莊尚志果係出群之才,蒙皇上曠典殊恩,朝野胥悅。但不由進士出身,驟躋卿貳,我朝祖宗,無此法度,且開天下以進之心。伏侯聖裁。」
豬夯灶,囝不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子女要加以管教,不能放縱,否則會變成不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希求儌。《元史.卷二六.仁宗本紀三》:「出入內庭,覬名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不義之財、黑心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戲弄。元.鄭廷玉《後庭花》第三折:「三下裡葫蘆提,把我來傒殺。」元.馬致遠《陳博高臥》第四折:「又教這個大王傒殺我也。」
2.煩惱、折磨。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三折》:「月朗風清恰二更,廝傒,他無緣小生薄命。」元.無名氏《連環計》第二折:「丟下一樁悶公事在俺心上,兀的不傒殺人也!」
3.疑惑。元.鄭光祖《伊尹耕莘》第一折:「果然如此,好是傒人也。」元.張國賓《合汗衫》第二折:「往日豪華如今在那搭,多不到半合兒把我傒殺。」也作「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親近寵幸。《後漢書.卷七八.宦者傳.序》:「文帝時,有趙談、北宮伯子,頗見親。」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