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7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8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一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時,一代高僧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有七百多名弟子,他想從中選擇一位來繼承衣缽,便要他們每人做一首,看看誰的修行最好。當時大家都公推最傑出的神秀,而神秀也毫不退讓地站出來,在牆壁上寫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這四句的意思是說,身如樹,心如鏡,隨時勤於擦拭,必能常保潔淨,不沾灰塵。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時,能夠斷絕俗欲,保持心靈純潔。弘忍大師看了這首後,大為讚賞,說以後修道之人若能遵守這四句話,便能修成正果,還要其他弟子們誦念。當時,弘忍的另一位弟子慧能聽到同學誦念這首,便說:「這首意境是很美,但並沒有真正參悟空性。」同學便譏笑他什麼都不懂,還敢亂發評語。慧能便...
泥牛入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禪宗史傳,亦為後世諸燈史之所據。本集以史實立傳,編錄諸位禪師的機緣法語,是古代佛門公案之集成,並收錄、頌、歌、行等禪文學,以及朝鮮禪宗的史料。北宋以來,本書亡佚,現存為西元1912年於韓國伽耶山海印寺發現之版本。在《祖堂集》卷六記載了一段小故事,洞山良价禪問漳州龍山和尚:「和尚你是領悟了什麼道理,所以能住在這座山裡面?」龍山和尚回答:「我看見了兩頭泥做的牛互相爭鬥,跌入海中,直到如今全無消息。」佛家之中,以「泥牛」比喻人的思慮。一個人的內心在未開悟之前,想法往往是互相矛盾的,不只現在的想法和過去的想法矛盾,內在的想法和外在的想法矛盾,自己和其他人的想法也是充滿了衝突和比較,就像兩頭牛在互相爭...
不謀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蘇軾〈朱壽昌梁武懺贊〉:「母子天性,自然冥契,如磁石鍼,不謀而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梵文發音的語或咒語。如:「大悲咒」、「六字大明咒」。
含血噴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含血噴人」這句成語原來的意思是口中含著血來噴人,必先弄汙了自己的嘴巴。這和後來的用法不盡相同。它的典源來自於宋代高僧崇覺空禪師的一段故事。崇覺空禪師參拜黃龍死心禪師為師。死心禪師看他智慧雖高,福分卻薄,於是勸他隱居,不聞世事為宜。並有一(音ㄐㄧˋ,佛教文學的詩歌,無韻)送他,大意是說:「十年聚首於龍峰寺,突然領悟一切本空,從今離去隨緣隱居起來,最好不要將名字留存於世間。」結果崇覺空禪師後來落腳於天臺山,不但未能隱姓埋名,而且聲名遠近皆知。果然,不久之後,禪院失火,禪師除了勞動於土木重建外,對於傳道解惑的功課未曾懈怠。也許是對無法遵循死心禪師的囑咐,有所愧疚,他曾經作了一首野狐頌(佛教詩歌...
變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將佛經描述的故事,圖繪成畫,以便傳播佛法。變相曾流行於古印度及中國六朝、隋、唐之際。《五燈會元.卷一.弘忍大滿禪師》:「其壁本欲令處士盧珍繪楞伽變相,及見題在壁,遂止不畫,各令念誦。」
出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修行人離開山中的住處,到平地來。唐.崔峒〈送真上人還蘭若〉詩:「出山逢亂世,乞食覺人稀。」《醒世恆言.卷三八.李道人獨步雲門》:「臨出山時,仙長傳授我的語,第二句道:『聽簡而問』。」
緣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著書的人記其編著的原由,與序文略同。《金七十論.卷上》:「說此緣起。」
纖塵不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一塵不染」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唐代時,一代高僧禪宗五祖弘忍大師有七百多名弟子,他想從中選擇一位來繼承衣缽,便要他們每人做一首,看看誰的修行最好。當時大家都公推最傑出的神秀,而神秀也毫不退讓地站出來,在牆壁上寫下:「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這四句的意思是說,身如樹,心如鏡,隨時勤於擦拭,必能常保潔淨,不沾灰塵。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時,能夠斷絕俗欲,保持心靈純潔。弘忍大師看了這首後,大為讚賞,說以後修道之人若能遵守這四句話,便能修成正果,還要其他弟子們誦念。當時,弘忍的另一位弟子慧能聽到同學誦念這首,便說:「這首意境是很美,但並沒有真正參悟空性。」...
門外漢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外行人。《五燈會元.卷六.天竺證悟法師》:「師舉東坡宿東林……曰:『祗如他道,溪聲便是廣長舌,山色豈非清淨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這個消息?』庵曰:『是門外漢耳。』」《鏡花緣》第一八回:「起初如果只作門外漢,隨他談什麼,也不至出醜。」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