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20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傳染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病原體傳染病菌、病毒給易感性宿主的能力。傳染力越強,單位時間內得病的人越多。
|
空氣傳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病菌經由空氣途徑,使人感染致病的傳染方式。
|
接觸傳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感染症的傳染途徑之一,可分為直接接觸和間接接觸兩種。直接接觸傳染是指經由接觸感染症患者而遭受感染;間接接觸傳染是指接觸到患者曾使用的物品或其在環境中留下的致病原而遭受感染。
|
學校傳染病管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校是一個團體,校內教職員工生眾多,彼此接觸頻繁,疾病容易交互傳染,若不加以管制,極易由學校傳至家庭,更蔓延到社會,而釀成大流行,所以傳染病管制是學校衛生的重要工作之一。
學校應管制的傳染性疾病有:(1)法定傳染病:霍亂、傷寒及副傷寒、桿菌性及阿米巴性痢疾、斑疹傷寒、猩紅熱、黃熱病、白喉、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鼠疫、回歸熱和狂犬病、後天免疫缺乏症侯群等;(2)報告性傳染病:瘧疾、恙蟲病、小兒麻痺、日本腦炎、百日咳、破傷風、開放性結核病、麻疹、急性病毒性肝炎等;(3)學生易患的傳染病:流行性感冒、麻疹、德國麻疹、腮腺炎、水痘等。 學校傳染病管制的基本方法如下: |
輪狀病毒傳染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由輪狀病毒引起的傳染病。如輪狀病毒腸炎。多發生在兩歲以下小孩的身上,有發燒、嘔吐、拉肚子等症狀。如果水分足夠,二至三天便可自動痊癒。
|
傳染性因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能引起感染或傳染病的生物。包括病毒、力克次氏體、細菌、真菌、原蟲和蠕蟲。
|
塵埃傳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空氣傳染的方式之一。含有病毒或細菌等病原體的分泌物灑落在地面或物件之上,分泌物乾燥後,病原體隨著塵埃顆粒飛揚於空氣之中,人在呼吸時吸入體內受到傳染而引發疾病。
|
動物傳染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指可由家禽、家畜傳染給人的疾病;現指人與其他脊椎動物均可互相傳染的疾病。如狂犬病、日本腦炎等。
|
傳染性肝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各種病毒均可引起肝炎。肝炎可分為傳染性肝炎(infections hepatitis)及血清性肝炎(serum hepatitis)兩大類。前者如A型肝炎,後者如B型肝炎。兩者在臨床上及病毒學上之表現均相似,但其傳染途徑及潛伏期有別。傳染性肝炎:有亞急性型,急性型或暴發性型,可導致死亡,肝臟細胞壞死。除非極為輕型,一般有黃疸。此病由病毒引起,藉糞便之污染而蔓延。
|
傳染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內有病原體生長、繁殖且能排出病原體的人或動物。傳染源通常是細菌,立克次氏體或濾過性病毒。傳染途徑則依病原體存在人或動物體內的部位而定。例如B型肝炎或C型肝炎帶原者,其病原體乃是經由血液或體液(如精液、唾液、傷口漿液)再傳給其他不具免疫力之人或動物。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