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96.8864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國民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國民皆兵的制度,凡行徵兵制度的國家,國民屆滿一定的年齡,即應服國民兵役,為最快速、最經濟的備兵辦法。事變之際,如後備兵役不足時,即召集國民兵役,補充其缺額,或另組國民軍。
均田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定義2 唐朝時期3 均田制與府兵制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定義均田制是中國古代一項重要的土地制度,產生於北魏,北魏分裂出來的東魏西魏及繼之後的北齊、北周以及隋唐都承襲了這一制度。隨著地主經濟的發展壯大,土地兼并也隨之日益嚴重。武周末年均田制形同虛設;到了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均田制永遠的退出了中國的歷史舞台。 唐朝時期唐朝初年,許多無主的荒地可供政府授予農民,均田制順利推行。唐制,丁男授口分田八十畝,授田的農民必須耕種,若任其荒蕪,就施以廷杖。永業田二十畝,必須種植桑、棗,不種也要處罰,奴婢不再授田。農民所...
火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兵制,十人為火,同於一灶起火作飯,故稱同火的人為「火伴」。《樂府詩集.卷二五.橫吹曲辭五.古辭.木蘭詩二首之一》:「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惶。」後來泛指同伴。《水滸傳》第四四回:「西山地面廣闊,可令童威、童猛弟兄兩個,帶領十數個火伴,那里開店。」也作「伙伴」。
中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職官名。清代綠營兵制,分督、撫、提等標,各標的統領官,稱為「中軍」。《官場現形記》第六回:「不過傳齊了標下大小將官,從中軍、都司起,以及守備、千總、把總、外委,就叫把手下們的額子,都招招齊,免得臨時忙亂。」《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七回:「撫臺便叫傳中軍來,先看管了他。」
王安石變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然後逐步實施新法。他所實施的新法,以農村政策而言,有青苗法、募役法;商業政策有均輸法、市易法;兵制改革有保甲法、保馬法。此外還有農田水利法、方田均稅法,以及官制改革、倉法、學校制度等。青苗法是以政府的資金低利貸給農民。當時,大土地所有制已盛行,小農民在青黃不接或有不時之需時,往往向地主借錢米,利率高達百分之百。因此政府用平倉的米為資本,以利率百分之二十帶給農民,以免農民受地主高利剝削,防止小農民沒落,又可以增加國家收入。市易法則是將青苗法的原則用於都市,以低利貸款給中小商人,以免大商人剝削。當時,主戶均負有差役之責...
募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招募志願者從軍。[例]為達到專業分工目標,許多國家都採取募兵制度。
末大不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尾大不掉」。見「尾大不掉」條。01.唐.柳宗元〈封建論〉:「天下乖盭,無君君之心。予以為周之喪久矣,徒建空名於公侯之上耳!得非諸侯之盛強,末大不掉之咎歟?」02.宋.蘇洵〈兵制〉:「周與漢唐,邦鎮之兵強;秦,郡縣之兵弱。兵強故末大不掉,兵弱故天子孤睽。」
義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宋代兵制,選民為兵稱為「義勇」。《宋史.卷一九○.兵志四》:「慶曆二年,籍河北強壯,得二十九萬五千,揀十之七為義勇,且籍民丁以補其不足。」
府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古代一種兵制。始於西魏,北周、隋唐沿用。北周府兵是兵民分籍,由軍人自相督率,隸屬軍府管轄,唐代則改為軍民合一,軍納入戶籍,隸屬州縣。府兵選自兵區家富而體健子弟,年二十當兵,年六十退役。不擔任其他徭役,須自備糧食衣裝。平時得農耕、教戰,戰時出征,尚須入京宿衛。《新唐書.卷五○.兵志》:「府兵之制,起自西魏、後周,而備於隋,唐興因之。」
彉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宿衛兵。唐沿襲北周的府兵制,高宗時因府兵制逐漸破壞,宿衛兵大量逃亡,遂到玄宗時遂改為募兵制,把負責保衛京城的長從宿衛改稱為「彉騎」。每年宿衛京師兩個月,免除出征、鎮守的負擔。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