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59.403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欺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以威勢欺凌壓迫他人。[例]她因受不了丈夫的長期欺壓,終於憤而離家出走
日暮途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派人詭稱如果兩個兒子到都城去,便可饒伍奢不死,伍尚明知有殺身之禍,還是去了;伍員(即伍子胥)則毅然出走,忍受不少艱苦,克服不少困難,逃到了吳國。過了十多年,伍子胥幫吳王闔閭興兵伐楚,一路攻到楚國國都郢城。這時平王已死,伍子胥啣著父兄之仇,憤恨的掘墓開棺,拖出平王屍體,親自用鞭子狠狠地打了三百下。伍子胥有個老朋友知道了這事,叫人送信去責備他報仇的方式太過份了。伍子胥對那送信人說:「你替我告訴申包胥,就說我彷彿是一個趕路的人,天已經晚了,而路途卻還很遙遠(日暮途遠),不得不顛顛倒倒地走路,違背通常的情理來做事。」 【應用】...
張愛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婚禮。張愛玲完成《摩登紅樓夢》,父親張志沂為之撰回目。1938年,張愛玲與繼母和父親發生衝突後,離家出走投奔母親黃素瓊。1939年,她獲得倫敦大學的獎學金,準備前往留學,卻因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而改入香港大學文學院。[5]。在香港大學求學期間,張愛玲結識終生朋友,斯里蘭卡女子炎櫻(Fatima Mohideen)。[編輯] 上海女作家1941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到12月25日,日軍佔領香港,1942年,張愛玲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到上海。她就讀於聖約翰大學,但是兩個月後就因為經濟窘困輟學,這時她選擇從事文學創作為生...
不聲不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沒有任何預兆。[例]他就這樣不聲不響的離家出走,著實讓家人十分擔心。
如釋負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後來又到了晉國,晉君把他安置在乾侯這個地方,一直到三十二年死亡,魯國幾乎七年沒有國君。當初昭公在出走時,先居於鄆城,仍然不能改德修行,使得鄆城上下的人也都因此潰亂。因此《穀梁傳》形容昭公離開鄆城出奔到晉國,對鄆城的人民來說,好像放下了一個沉重的負擔一樣。後來「如釋重負」被用來形容像放下重擔那樣輕鬆,亦用來比喻責任已盡,身心輕鬆愉快。
朵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我聽到鞋子被門階彈打/沒有拿起的話筒發出歡呼,以及/興奮的欄杆和盆栽和鋁門混音合唱/醫生說我預備出走的聽覺,正在蛻化」。詩人彷彿竊聽到眾物的私語,透過眼睛閱讀的我們似乎也感受到詩人筆端的音響。朵思的詩裡有著由聽覺意象襯托寂靜的意境,這是她的美學特色。  朵思的詩也常出現「夜」的情境,萬物俱寂只有詩人醒著,在看,在聽,也在想著。她那首「面對一屋子沈默的家具」寫下了「我和一屋子沈默的家具/耽在屋裏/彼此廝守著/彼此熟悉的氣味……我彎身/拾起一小撮寂寞/寂寞便互撞推擠如鼓動彈珠如水如你/起落的腳步。灰燼般一握便碎的寂寞/如...
稠人廣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任孟嘗君為相,匡章為將,屢敗楚軍,並與韓、魏聯合攻秦,入函谷關。十七年,燕將樂毅大破齊軍於臨淄,湣王出走至莒,任楚將淖齒為齊相。淖齒打算與燕瓜分齊國,殺湣王。在位共十七年。諡湣。 (2) 尹文:戰國時齊人,生卒年不詳。與宋鈃同時,曾遊稷下,為名家者流。主張自處於虛靜,對事物應綜核其實,提倡「見侮不鬥」、「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慾寡淺為內」。著有《尹文子》。 (3) 詎:音ㄐㄩˋ,假若、如果。〔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孔叢子.公孫龍》
私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男女不顧家人反對或禮法,相偕遠走。《三國演義》第五五回:「我已嫁他人,今日歸去,須不是與人私奔。」《紅樓夢》第一回:「大半風月故事,不過偷香竊玉暗約私奔而已,並不曾將兒女之真情發洩一二。」
2.私自逃走。元.金仁傑《追韓信》第三折:「昨日恰正動羈懷千里踐紅塵,單騎欲私奔。」
吊蘭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生之草本植物,而質株形態屬於簇生型,其莖相當纖細,呈匍匐狀,通常在節處發根。吊蘭之熟成植株一般隨機抽出走莖,而走莖的前端則萌生小型子株。 葉吊蘭的葉一般為基生,通常叢生成簇,呈線形,無葉柄,而深常的葉自然向外彎垂,葉具光澤,葉色因品種的不同而有相當大的差異,有綠色、白邊綠脈、綠邊白脈等。 花吊蘭的花一般為圓錐花序,其花小形,顏色為白色,花被輻形,通常自走莖節處開出。 果實吊蘭的果實為蒴果。 參考書目註1:邱年永、張光雄,《原色台灣藥用植物圖鑑(6)》,台北:南天書局,1995,頁257。註2:吳淑芬(1995),《花的奇...
雪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葛德文(Mary Wollstonecraft Godwin,1797年-1851年),他們相愛了,出走至歐洲大陸同游,他們對於愛情和婚姻的理想純潔到連最嚴苛的批評家也無法置喙。雪萊死後,瑪麗為他的詩全集編注。1815年,雪萊的祖父逝世,按照當時的長子繼承法當時在經濟上十分貧困的雪萊獲得了一筆年金,但他拒絕獨享,而將所得財產與妹妹分享。這一年除了《阿拉斯特》之外,雪萊較多創作的是一些涉及哲學以及政治的短文。次年五月,攜瑪麗再度同游歐洲,在日內瓦湖畔與拜倫交往密切,這兩位同代偉大詩人的友誼一直保持到雪萊逝世,雪萊後來的作品...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