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李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見》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4年5月《外遇》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5年8月《走出暗夜》 前衛出版社 1986年《貓咪與情人》 時報文化出版公司 1987年6月《非小說的關懷》 社會大學文教基金會 1990年6月《漂流之旅》 皇冠文化出版公司 2000年3月《愛吃鬼》 一方出版社 2002年7月*小說《混聲合唱》 華欣文化中心 1975年12月《人間世》 大漢出版社 1976年12月《愛情試驗》 洪範書店 1982年1月《殺夫》 聯經出版公司 1983年11月《她們的眼淚》 洪範書店 1984...
羅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他對戰爭、死亡、存在、大自然以及都會情的描摩都能夠表現獨特超脫的個人風格。同時,他也是台灣最具有前衛精神和動力的詩人之一,他的詩路多變,但卻一貫維持實驗性和前衛性。20世紀60年代他是現代主義的實踐者,80年代之後則醉心於後現代詩觀的闡發。 事蹟‧1958年獲藍星詩獎與中國詩聯會詩獎。‧1965年「麥堅利堡」詩被UPLI國際詩組織譽為世界偉大之作,頒發菲律賓總統金牌。‧1969年同蓉子選派參加中國五人代表團,出席菲舉行第一屆世界詩人大會,仝獲大...
後現代美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雀門(Jone Watkins Chapman,英畫家),是為了表達比當時號稱現代繪畫的印象主義更為前衛的看法。「後現代」一詞的使用,以1934年弗.奧尼斯(F. Onis 西班牙作家)為先,其後一些論述,總是離不開比現代更現代,比前衛前衛的思考模式,正如英國評論家詹克斯(C. Jencks)認為,這種「現代主義」的延長與增幅,乃是「後期現代主義」的表現。六○年代以後,後現...
引人非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引起他人議論、指責。[例]他這種大膽、前衛的作風,難怪會引人非議。
張文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本東京都:現代文化社。1976年 《滾地郎》,台北市:鴻儒堂。1990年 《張文環集》,台北市:前衛出版社。2002年 《張文環全集》,台中縣豐原市:台中縣立文化中心。 翻譯作品1998年 《可愛的仇人》,台北市:前衛出版社。 評價   張文環的作品雖缺乏抗日精神,但是卻具有大漢民族高度知命、率直的性格和人道思想。  在日治時期,臺灣作家的處境十分困難,因此要有非常的生存之道。日本學者野間信幸在〈張文環的文學活動及其特色〉中說,張文環在戰爭時...
林亨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時期,他在《現代詩》發表許多實驗性的詩作,1956年現代派成立時林亨泰是第一批「加盟者」之一,他以前衛的詩觀發表許多顛覆性的詩論與詩作。《現代詩》停刊後,林亨泰繼續參與《創世紀》所主導的「後期現代派運動」。  1964年笠詩社成立,林亨泰一方面保有現代派的前衛精神,一方面融入台灣本土精神。在此時林亨泰不但主編《笠》詩刊,並創作許多深富哲理與原創性的作品,如《非情之歌》組詩;寫下許多重要的詩論,如〈現代詩的基本精神:論真摯性〉,為台灣詩壇留下豐碩的...
後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相反詞:前衛、前鋒、先鋒
呂赫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七篇小說, 是當時較完整介紹呂氏生平及作品之嚐試,成為當時了解呂赫若生平的入門書。九○年代。 首先是前衛出版《呂赫若集》,除〈牛車〉以外,另收錄〈暴風雨的故事〉、 〈婚約奇譚〉、〈萍蹤小記〉、〈女人心〉、〈逃匿者〉、〈鄰居〉、〈玉蘭花〉、〈山川草木〉、〈風頭水尾〉、〈冬夜〉等十一篇小說,呂赫若的戰前作品,包括評論與小說,陸續發表在《民眾日報》,並於1995年7月出版《呂赫若小說全集》。 評價 ●呂赫若被評為「台灣第一才子」編輯109702120
葉石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記》,龍田出版社,1979年。《卡薩爾斯之琴》,東大圖書公司,1980年10月。《西拉雅族的末裔》,前衛出版社,1990年3月。《台灣男子簡阿淘》,草根出版公司,1990年9月。《台灣鄉土作家論集》,遠景出版公司,1979年3月。《台灣文學史綱》,文學界雜誌社,1987年2月。《一個老朽作家的五十年代》,前衛出版社,1991年7月。《府城瑣憶》,派色文化出版社,1996年2月。《追憶文學歲月》,九歌出版社,1999年8月10日。《西川滿小說選(1)...
吳濁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版。台灣連翹》(自傳),1987年6月,台灣文藝出版社出版。無花果》(自傳),1988年9月,台北前衛出版社出版。台灣連翹》(自傳),1988年9月,台北前衛出版社出版。 評論 此文為客家文學網路數位化寫吳濁流的生命有兩大部分:一是關心台灣的命運,拙於寫男女之愛,卻投注在對台灣的大愛。其第二生命,在於文學,對後代作家的寄望尤深,這才是他真正的生命。六十五歲那年,他創辦《台灣文藝》雜誌(一九六四年),共五十三期,去世為止。今天台灣文藝,備極艱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