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消滅、剷除。《詩經.魯頌.閟宮》:「居岐之陽,實始翦商。」《呂氏春秋.季夏紀.制樂》:「此文王之所以止殃翦妖也。」
鑄成大錯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末魏博節度使田承嗣擁兵自重,招募驍勇壯丁五千人,組成牙軍(有如自衛隊),父子相繼,稱雄割據,驕橫難制。後魏博改為天雄,由羅紹威接任節度使,對於牙軍的跋扈蠻橫十分恨惡,卻無力剷除。朱全忠時任宣武節度使,因討伐黃巢有功,封為梁王,即後來的後梁太祖朱溫。羅紹威引朱全忠的軍隊討伐牙軍,雖然大獲全勝,但朱全忠卻駐守在魏博,沒有撤走。羅紹威被迫必須負擔他們龐大的軍需物資,朱全忠又時常要求賄賂,不到半年的時間,魏博府庫為之一空。羅紹威後悔不已,感嘆地說道︰「合六州四十三縣鐵,不能為此錯也!」錯,銼刀之意,就字面解之,本指聚合六州四十三縣的鐵,也不能鑄成如此大的銼刀,但因「錯」也有「錯誤」之意,乃隱含合六州...
老奸巨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常一邊對人甜言蜜語,又背地裡陷害他。見到皇帝對誰寵幸,就極力巴結;當對方的權位對自己有威脅時,就設計剷除。李林甫這樣厲害,就連人生經歷豐富、非常狡猾的人都無法倖免。後來「老奸巨猾」這句成語,就從原文中「老姦巨猾」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世故老練、奸詐狡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剷除、消滅。如:「剷奸鋤惡」。《漢書.卷一三.異姓諸侯王表》:「內鋤雄俊,外攘胡粵。」《宋史.卷三五八.李綱傳上》:「誅鋤內姦,使君子之道長。」
情投意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投意合」典源作「意同情合」。馮衍,字敬通,東漢辭賦家,京兆杜陵人,生卒年不詳。少時有奇才,博通群書。王莽時馮衍辭不肯仕。新朝末年入更始政權,後與鮑永歸降光武帝,但光武帝埋怨馮衍遲不歸降,所以未加重用。後來外戚陰興、陰就因敬重馮衍的長才,馮衍即與之交往,並被聘請為司隸從事。馮衍寫了一篇〈與陰就書〉,說自己與陰就「意同情合」,並感謝陰就提拔之恩。因光武帝剷除外戚勢力,馮衍也因此獲罪,免官歸里,閉門自保,潦倒而死。後來「情投意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彼此的感情和心意相契合。
望而卻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明.徐光啟〈復周無逸學憲書〉(據《徐光啟集.卷一○.書牘一》引)一載賢勞,今茲竣事,必多得真才,為他日羽儀楨榦矣。執法不撓,剷除宿弊,是當官本領,即有危機,非所宜避也。況公道在人,終古不泯,從來真清執者何嘗不信於當世耶?黨與二字,耗盡士大夫精神才力,而於國計民生,毫無干涉。且以裕蠱1>所為,思之痛心,望之卻步。今日中外,事事可虞,杞人之慮,蓋非一端。若皆以養癰為得計,其如一朝之患何哉! 〔注解〕 (1) 裕蠱:寬裕以治蠱。蠱,指前人已壞之事項。謂寬待惡習,猶如養癰貽患。
斬草除根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草除根 除惡務盡 辨似例句 ○ ㄨ 他心中的惰性若無~,自然難以奮發圖強。 ○ ○ 我們必須~,澈底剷除危害社會的敗類。 「斬草除根」及「趕盡殺絕」都有澈底消滅的意思。 「斬草除根」側重於「除根」,即不留後患;「趕盡殺絕」側重於「殺絕」,即不留餘地。 斬草除根 趕盡殺絕 辨似例句 ○ ㄨ 警方連日取締了許多的不良場所,務求~,杜絕罪惡的溫床。 ㄨ ○ 使用流刺網捕魚,是種~的作法,對漁業資源傷害很大。
見利忘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高祖過世後,即位的惠帝生性懦弱,由母親呂后掌握政權,其間殘害劉氏親屬,大力提拔呂氏宗親。呂后一死,宰相陳平和太尉周勃,想趁機剷除呂氏外戚的勢力,但是周勃一直無法順利入主當時由呂祿掌管的北軍。陳平和周勃知道酈寄和呂祿是好友後,就挾持酈寄的父親酈商,要他騙呂祿出遊,酈寄沒辦法,只好答應。周勃入據北軍後,先誅殺呂祿,接著一一剷除朝中呂氏勢力,使得漢文帝順利的繼位。班固在《漢書》中記載這則歷史事件,並且做下評論:漢文帝時,天下人都認為酈寄不顧道義,出賣朋友。但酈寄會這麼做,一方面是為了救父親,一方面為了國家的安定,不能說他出賣朋友,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後來「見利忘義」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
借刀殺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是借助他人的力量,達成自己所要的目標。 3.故事內容春秋戰國時,鄭桓公欲攻鄶國,桓公認為欲勝鄶國,需剷除其忠臣良將,便遣人造謠鄶國若滅,定賜良田,封爵位,更在鄶國城外設壇將其諸將之名以牲畜的血祭之,對天盟誓而埋之。鄶君不假思索,遣人將埋藏的祭物挖掘出來,誤信謠言,遂將其將殺之,終使鄶實力空虛,桓公見機不可失,以迅雷不疾掩耳之勢,滅了鄶國。 4.相似、相反詞 相似詞 無 相反詞 無 5.例句 在現實生活中,常看見有人用借刀殺人來處理事情,這種人不結交也罷!
豺狼當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長孫寶很欣賞他,與他結為布衣交後,任他為東部督郵,糾舉轄區內不法之事。有一天,孫寶問他:「現在要開始剷除惡人,轄區內有這樣的人嗎?」侯文回答:「有,霸陵杜穉(ㄓˋ)季。」孫寶因為和杜穉季有淵源,不想辦他,便問:「還有誰嗎?」侯文說:「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意思是豺狼橫行,要抓就要先抓為害最大的,其他小狐狸不必先費心。指除害要先從大害著手,所以這裡侯文用「豺狼」比喻杜穉季這個大惡人,要整肅就得先從他辦起。後來「豺狼當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比喻壞人橫行作惡。後亦用以比喻奸人掌握大權,專斷橫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