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8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1.2498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斯里蘭卡國家歌舞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70年,團長為嘉倫斯.戴維納(Clarence Delwela)。舞團有二十八位職業舞者與樂師,代表該國至國內外參加各國藝術節演出,舞團負有傳遞該國文化的傳承責任,因此演出的舞碼與該國的宗教傳統(回教)、歷史傳說、儀式祭典有關。由於斯里蘭卡文化受印度影響深遠,故很多舞蹈或神話題材都與印度的兩部史詩「羅摩衍納」、「摩訶婆羅多」有關,而舞蹈的手勢動作更是源自印度的「手印」〔見(Mudra)〕。舞蹈的音樂為著名的甘美朗樂器,舞者皆能歌善舞,團長本身即為著名的「軍隊文化舞團」經理人,來自坎地的貴族家庭,並且擁有自己的舞團。他本人除致力於舞團的提昇,更深入斯里蘭卡偏遠地區採風,研究該地的...
第七屆香港亞洲藝術節1982。
澳洲舞蹈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以現代舞為導向,基地在 Adelaide 的舞團,1965年由伊利莎白.達爾門(Elizabeth Dalman)所創。1977年改組,並以Jonathan Taylor 為藝術指導,以便同時在維多利亞(Victoria)及南澳巡迴演出。舞團的舞碼多來自 J. Taylor 及 Norman Morrice。1980年首次赴歐洲巡迴,在波蘭,荷蘭以及愛丁堡藝術節演出。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7.
男童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團名詞。十六世紀期間,由英國皇家唱詩班男童所組成的劇團,時常在宮庭內表演,具有專業性質,曾經演出班強生(Ben Jonson, 1572-1637)和約翰黎利(John Lyly, c.1553-1606)的許多劇目。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菲律賓芭蕾舞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團創立於1987年,是整合了當時舞蹈開路先驅「海瑞拉亞舞團」(Hariraya Dance Company)、「舞蹈音樂會」(Dance Concert),以及多個自弗迪南.馬可仕(Ferdinand Marcos)政權倒台後,因文化政策改變而合併的較小舞團。每年在菲律賓文化中心(Philippine Cultural Center)及莫拉科劇院(Meralco Theater)均有固定演出季,上演本土以及國外的作品,菲律賓芭蕾舞劇團有時應邀作國際巡迴演出,亦曾數度前來臺灣演出、為菲律賓唯一可媲美國外著名之職業舞團者,其舞碼涵蓋西方作品。大型古典芭蕾舞劇;如《舞姬》(La Bayade...
Martha Bremser《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無產階級舞蹈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蹈團體。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的小型表演團體在大城市中尋求發展,這是他們所希望的「革命性劇場」(revolutionary theatre)。通常,這些表演相當具諷刺性;但在其他方面,技術上的分歧超過主題的呈現,大部分的表演被稱為「現代藝術」,這暗示他們在技術與枯燥理念上的表達不適當。他們常使用多餘的石子堆、或糾纏的線團作為道具,譬如在《政治犯》(Political Prisoner)劇中,雖然被英國的藝術公會讚為大師之作,但它卻是企圖摧毀一般的觀賞標準。倫敦的主要中心是靠近金斯克勞斯(King´s Cross)的統一劇院(Unity Theatre),它是約二十呎乘十二呎的小型舞臺,大型...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沙當勞舞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由印尼舞蹈家沙當勞.古蘇穆(Sardono)成立。沙當勞於六十年代初學印尼古典爪哇舞蹈,曾在彭班安寺廟的「山打達利舞」的表演中擔任主角。1964年在「紐約世界博覽會」表演的印尼文化團中擔任主角,七十年在「大阪世界博覽會」的文化團中擔任藝術總監。積累了多年演出經驗之後,沙當勞逐漸減少這種改編舊舞的創作方法,而是融合爪哇舞蹈動作的特色,並予以再創作。他的最新作品甚至採用了多媒體表現方法,包括電影、電子音樂、由大自然聲音所構成的和諧音樂,以及原始和現代兩種舞蹈。沙當勞舞劇團約有十位基本舞者及特約舞者。該團曾赴義大利、西德、伊朗、法國、香港演出。其作品多出自對印尼的自然環境遭受建築商的過度開發與...
香港第八屆亞洲藝術節專刊1983年。
柏林劇團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原東德著名戲劇團體,西元一九四九年由布雷希特與維格所創立。一九五四年以後,因發展出獨特的敘事詩表演方式而受到矚目,並奠定其地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非常、十分、猛烈。如:「劇痛」、「劇烈」、「劇毒」、「劇寒」、「劇暑」。
戲。如:「話劇」、「劇情」、「喜劇」、「悲劇」、「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圓形的。如:「團扇」。
集結成球狀的事物。如:「麵團」、「紙團」、「肉團」。
聚集、凝結。如:「團拜」、「團購」、「團結」、「團聚」、「團圓」、「團團露珠」。
同類性質的物體大量結集的聚合物。如:「星團」、「疑團」、「冷氣團」。
因特定性質或共同目的而組織聚集的群體。如:「團體」、「社團」、「馬戲團」、「旅行團」、「合唱團」。
形容轉圈的樣子。如:「團團轉」、「團團打轉」。
軍隊的編制之一。如:「軍團」。
量詞。A>用於計算團狀物的單位。如:「一團毛線」、「兩團泥巴」。B>用於計算成團狀態的單位。「一團亂」、「一團和氣」、「擠成一團」。
粉墨登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化妝登臺演戲。[例]從劇團退休後,已經很少有機會看到他粉墨登場。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