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 9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敘事詩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機構。受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Bertold Brecht, 1898-1956)之戲劇觀念所影響之音樂劇場。布萊希特喜用寓言及隱喻的手法來表現,同時他認為劇作家和作曲家的關係可以互調,並利用反劇情造成戲劇情緒及高潮。
《The Encyclopaedia of 20th Century Music》.
|
後現代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後現代主義表演藝術。係透過反敘事結構和分裂的意、像等後現代手法,呈現出的一種表演面貌。整個演出,不受劇本的約束,而由演員集體即興創作。
|
多面向舞蹈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成立於1989年,藝術總監是由舞蹈工作者陶馥蘭擔任。陶馥蘭自臺灣大學考古學系畢業後,由於熱愛舞蹈,至美國後於堪薩斯大學轉修舞蹈碩士,該團除演出以陶馥蘭兼融舞蹈與戲劇等多種表演的作品之外,並邀請不同的藝術家參與舞團的演出。多年來「多面向舞蹈劇場」舞團除了專注在舞蹈的創作領域之外,同時舞團亦計劃走入更廣大社會、群眾,參與不同社會領域的藝術開發工作。1993年陶馥蘭接受紐約「舞蹈劇場」(Dance Theater Workshop)與陳學同獎學金,為該計劃第一位亞洲駐紐約藝術家,1995年獲文建會遴選為「國際扶植表演團體」,並前往韓國亞洲舞蹈節、美國紐約文化中心等,做國際性的演出。她的編作有《...
舞團提供資料。
|
集體創作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劇場表演名詞。指演員們與導演一起共同發展出一齣戲的腳本的狀況。著名的例子有《歌舞線上》(A Chorus Line)□的舞者們與編舞家麥克班奈特(Michael Bennett),一起討論他們的試演與演出的經驗,根據開會討論的紀錄,班奈特與詹姆士柯克伍德(James Kirkwood)將劇本付諸實現。《無人知曉的我》(The Me Nobody Knows)根據孩童的內心世界與葛瑞弗萊德曼(Gary William Friedman)的輕柔搖滾樂組曲,一同編劇而成的寫作總集。其它的例子則是劇作家可能以工作坊的形式進行,在排演進行過程中要求演員貢獻新的點子。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
圓形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源自於古代希臘競技場。舞臺形式為露天、圓形或橢圓形建築所環繞的場地,表演區置中,觀眾席在四周,並無舞臺邊框界域的區分。
|
小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以研究舞臺藝術為目的的小規模劇場,多演出實驗性質的劇目,而不著意迎合觀眾喜好,與一般商業性劇場不同。如法國的自由劇場及瑞典的親和劇場均屬之。
|
社區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戲劇一般名詞。由社區居民所組成的業餘演員團體,演員來自公開甄選或是表演團體的自願者。這樣的劇場通常並無營利收入、且扮演通俗受歡迎的劇目,而不實驗新作。現在則逐漸有由社區劇場僱用專業的導演與劇場經理的趨勢。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
|
倫敦當代舞蹈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該劇場的成立,是導因於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1954年倫敦的首演,這次演出極為不成功,不單觀眾不捧場,連舞評家也一致大放貶辭,因為這次演出是英國人首度接觸到葛蘭姆脫離古典芭蕾,現代舞草創的初期;但當時一個英國的芭蕾舞迷羅賓.侯沃(Robin Howard 1924-1989),卻由衷地同意葛蘭姆所認為的現代舞比芭蕾有更大的表現空間,侯沃在1963年嘗試再次邀請「瑪莎葛蘭姆舞團」赴英演出,這一次終於獲得舞評人及觀眾的迴響,侯沃同時安排葛蘭姆對一些赴美的英國舞者作免費教學指導,兩年之後,第一個赴美取經的英國舞者艾蓮.歌柏利(Eilen Gropley)同葛蘭姆舞團的一些成員...
舞團提供。
|
音樂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音樂、戲劇類型。二十世紀在英國和美國流行的一種舞台劇。它是一種融合民謠歌劇(ballad opera)、早期的滑稽劇(burlesque)、及由白人扮黑人歌曲的巡迴消遣劇(minstrel shows)的表演類型。有些演出也可以稱為音樂喜劇,例如:理查羅傑(Richard Rodgers)和奧斯卡哈姆斯登(Oscar Hammerstein)所編的《奧克拉荷馬》(Oklahoma!)。至於近代知名的音樂劇作品大多都不是喜劇性質,例如:艾倫包柏立(Alain Boublil)及克勞得勳柏格(Claude-Michel Schoeberg)所編的《悲慘世界》(Les Misérables)。大多數...
J. P. Mobley《Dictionary of Theatre and Drama Terms》、Don Michael Randel Ed.《The New Harvard Dictionary of Music》1986.
|
鄔柏塔舞蹈劇場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舞團,於1973年由德國匹娜.包許(Pina Bausch, 1940-)創立,目前約有三十一個固定團員,團員國籍多達十六個國家。匹娜.包許被譽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編舞家,1940年出生於德國萊茵工業區索林根巿(Solingen),十四歲進入福克旺學校就讀,師承柯特.尤斯(Kurt Jooss)。1959年進入紐約茱莉亞學院,隨保羅.泰勒(Paul Taylor)、荷西.李蒙(José Limón)、安東尼.都鐸(Antony Tudor)等大師習舞。並加入保羅.薩那薩多和唐雅.佛依兒(Paul Sanasardo and Donya Feuer)的舞團。同一時期亦受聘加入「新美國芭蕾舞團」(N...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節目單 1997及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 1987》.
|
曾經查過此詞彙的人也經常查詢以下字詞: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