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281.251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浪淘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曲牌名。南曲入越調引子,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北曲入雙角隻曲,又入羽調正曲。
南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元、明、清時,流行於南方的樂曲。相對於北曲而言。有抒情寫景的散曲與鋪演故事的劇曲二種。南曲源於唐宋大曲、宋詞及南方小曲,採用五聲音階,聲調婉轉柔緩,伴奏以管樂器為主。宋元南戲及明清傳奇均以南曲為主。
煞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北曲套曲中結尾的一段。
鬥鵪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曲牌名。北曲入越調,管色配六字調或凡字調;又入中呂宮,管色配小工調或尺字調。
么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散曲或劇曲中,曲牌相同的曲子,可以連用;下一支曲牌與上一支相同的,北曲中稱為「么篇」,南曲中稱為「前腔」。一說么為後的簡寫,么篇即後篇。
慧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東晉一位高僧的法號。(西元334~416)俗姓賈,雁門樓煩(約在今山西寧武附近)人。初學儒家、老、莊,二十一歲往太行恆山(今河北曲陽西北)參見道安,聽講般若經,遂從而出家。後入廬山住東林寺,領眾修道。善於般若,並兼倡阿毗曇、戒律、禪法。因此中觀、戒律、禪、教及關中勝義,都仗慧遠而流播南方。曾與劉遺民等人,在阿彌陀像前立誓,共期往生淨土,故後世淨土宗尊為初祖。著名弟子有慧觀、僧濟、法安等,另有雷次宗傳其禮學。
安公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曲牌名。南曲入正宮正曲,北曲入中呂調隻曲。
崑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流行於大陸地區江浙一帶的劇種。始於元代,最初是江蘇崑山一帶民間所流行的清唱腔調,故稱為「崑山腔」。明嘉靖年間,魏良輔以崑山腔為基礎,綜合我國各地方腔調,揉合南北曲,以笛、管、笙、琵琶、鑼鼓等為樂器,旋律婉轉細緻,擅長抒情,有「水磨調」之稱,為集南北曲大成的時曲,是明代到清中葉以前我國主要的戲曲腔調。由於所唱的是曲牌,故稱為「崑曲」;因以江南蘇州崑山一帶的語言演出,故也稱為「崑劇」。
元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國最早的一種戲曲。盛行於元代。可分為雜劇和散曲兩類。曲調來源有從唐宋歌舞大曲,宋、金以來說唱諸宮調演變而來,也有大量吸收蒙古胡樂而成。採七聲音階,音樂風格高亢激越,剛勁豪放,不同於委婉柔和的南曲。用韻以中原音韻為主,無入聲,平聲分陰陽,不同於南曲有入聲。現存元雜劇多用北曲組成。也稱為「北曲」、「元雜劇」。
王實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名德信,生卒年不詳,元大都(今北平市)人。工樂府,所著《西廂記》,世推為北曲第一,又有《麗春堂諸雜劇十四種》。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