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角落活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圖畫或者生動的音效,傳達給每一位小朋友,帶給小朋友閱讀的豐富收穫和喜悅。 二、動態1.黏土區。黏土的可塑性佳,搓搓揉揉變變變,變成青蛙、變成汽車、變成棒棒糖、變成蝸牛......。再加上一點巧思,可讓孩子針對創作的角色編創故事,並且角色扮演,孩子在揉捏中提升手部運動,想像、觀察、創意表現等能力。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角落、活動、靜態、動態英文關鍵字: corner、Activity、static、Dynamic 參考資料林惠麗著。新編-幼兒營養與膳食, 2007年8月,頁8-28~8-37,華格納企業有限公司。
幼兒基礎體適能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幼兒體適能幼兒教育向來備受重視,幼兒時期如同一張白紙,擁有無限的潛能,可塑性大、吸收力強。這個時期兒童在生理及心理上的發展非常重要,把握此時期對兒童的啟發及引導並給予多方面的學習,是不可輕忽的。在幼兒教育中,遊戲教學一直被廣泛應用,許多幼稚園的課程內容,也將遊戲教學列為重要領域之一,美國幼教學者威爾曼曾經這樣說過:「遊戲可以促進運動能力,並培養幼兒的體力,以備將來適應現代社會,使生活健康有力」,而遊戲中所重視的不外忽是身體活動、肢體發展及團隊精神的培養(王純貞,1997)。在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論中,身體活動是幼兒認知外界...
幼兒認知基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據的基模,隨著日精月熟,認知基模越來越精緻化,是以孩童及早啟發,有助於認知發展的奠基,亦即發展基模之可塑性,開發幼兒的無限潛能。 基模與學習基模隱含一種學習歷程的改變,其變遷是由量變到質變、從具體到抽象、從內在到外在。皮亞傑與布魯納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成幾個階段,其不同階段逐有質化的量變,同時從具體思維到產生抽象思維;而比較皮亞傑與維果茨基,則由本能的自我調適發展到外在環境產生的鷹架作用,顯示基模越來越朝成熟化、社會化方向演進。皮亞傑依據兒童發展階段,提出認知結構四種形式是感覺動作期(sensorimotor stage)...
流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指高溫鎔化的金屬。金屬遇熱鎔化成的液狀物,顏色亮麗且沒有固定形態。晉.陸機〈演連珠〉五○首之四九:「是以烈火流金不能焚景,沉寒凝海不能結風。」
2.比喻天氣的酷熱火熾。明.宋濂〈鄭仲涵墓銘〉:「當夏五六月,赤日流金,道多病暍者。」
3.塗飾泥金。如:「流金鈴」、「流金古像」、「流金琺瑯大瓶」。
4.比喻鮮亮璀璨。如:「流金歲月」。
樹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遇熱變軟,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聚合物。為製造塑料的主要原料,亦可用以製造塗料、黏合劑、絕緣材料等。
純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不含雜質的金子。即24k金。[例]純金的可塑性強,延展性高。
塑膠炸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種具有可塑性的高分子有機化合物炸藥。其組合成分依製造法各有不同,形態上有如黏土,可耐強壓、揉擠,甚至防水,並可依需要捏成各種形狀。除依一定程序引爆外,不會自動爆炸。引爆方式很多,一般在炸藥上插定時信管,或用遙控、電擊等,均可引炸,威力則不亞於TNT黃色炸藥。
能力分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概論2 能力分群的方法3 關鍵字4 參考資料 概論專業教師知道學生能力的可塑性。他們願意嘗試及改變,而不是固著於永恆不變得概念。智力的進步的確需要時間,也需要嚴謹的計畫。然而,許多老師面臨一個迫切性的問題,也就是如何教導一群具有各種能力、不同程度的學生。有一個被廣泛使用的方法是能力分群(ability grouping),也就是在同一學科中,將不同程度的學生分成不同團體進行教學的方式。在美國,能力分群在所有的教育階段都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能力分群的方法1. 班(級)內分組(within-class groupin...
桃園縣大華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屬台灣的大華國小有2所,一在高雄縣,一在桃園縣。桃園縣大華國小59年成立,早期為空軍屬農村型態社區,位處市郊,各方面發展緩慢。當年為本地空軍軍眷子弟就學之便而設立,學生僅限於眷村及附近農村住戶,爾來眷村居民邁向老年化,其子女成長後攜眷外遷,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比例偏高,文化刺激較不足。 惟教師同質性高,有利發展專業成長團隊;附近產物也可豐富教學資源,家長對學校各項教育措施亦表肯定與支持,同時學生性情純樸,可塑性高,是蔚成良好校風主因。 四年級淡水之旅
大華國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位屬台灣的大華國小有2所,一在高雄縣,一在桃園縣。桃園縣大華國小59年成立,早期為空軍屬農村型態社區,位處市郊,各方面發展緩慢。當年為本地空軍軍眷子弟就學之便而設立,學生僅限於眷村及附近農村住戶,爾來眷村居民邁向老年化,其子女成長後攜眷外遷,隔代教養、單親家庭比例偏高,文化刺激較不足。 惟教師同質性高,有利發展專業成長團隊;附近產物也可豐富教學資源,家長對學校各項教育措施亦表肯定與支持,同時學生性情純樸,可塑性高,是蔚成良好校風主因。 四年級淡水之旅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