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2.889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賣友求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出賣朋友,以求得自己的利益或地位。[例]為了爭取上司的好感,不惜賣友求榮,是最可恥的行為。
默化潛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猶「潛移默化」。見「潛移默化」條。01.明.呂新吾《呂語集粹.卷四.治道》:「但盡薰陶之功,不計俄頃之效,然後民知善之當為,惡之可恥,默化潛移,而服從乎聖人。」02.《福惠全書.卷四.蒞任部.待紳士》:「而賢者聞風知勸,益加自愛,不肖者返衷自愧,亦爭事《詩》、《書》。其于風教,默化潛移,正自不小。」
歸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結果、最後。《三俠五義》第一○五回:「白玉堂英名一世,歸結卻遭了別人的暗算,豈不可氣可恥!」
先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預言家。常指宗教上能傳達神意、預知未來以警覺世人的人。[例]有人假冒先知,胡亂騙人,實在可恥
恬不知愧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恬不知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恬不知恥」原作「恬然不恥」。唐馮贄作的《雲仙雜記》,雜載古今逸事。書中記載一個叫做倪芳的人,他的個性不受拘束又特別古怪。平常喜歡喝酒,喝了酒後行為常瘋瘋癲癲,怪裡怪氣,並作一些怪異的舉動,一點也不覺得可恥。有一天,他喝完酒後,把《毛詩》這本書卷了卷,再沾上油當作蠟燭。他點著這個蠟燭,拿著它到外面遊盪了一夜。後來「恬不知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
屈撓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屈服折從。如:「失敗並不可恥,只要不屈撓,終有成功的一天。」
林則徐禁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國商務監督向本國求援。英國國會討論是否要對中國用兵,格拉德斯頓認為英國為了鴉片向中國發動戰爭,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可是,國會在各地商工會議的壓力下,決定向中國開戰。於是和中國爆發了鴉片戰爭,並簽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鴉片戰爭、南京條約英文關鍵字:First Opium War 、Treaty of Nanking 出處李永熾/著。中國全集2歷史中國,1982年出版,頁239。錦繡出版社有限公司。
瓦解冰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崩潰、分裂或失敗、離散。《舊唐書.卷五三.李密傳》:「於是熊羆角逐,貔虎爭先,因其倒戈之心,乘我破竹之勢,曾未旋踵,瓦解冰銷,坑卒則長平未多,積甲則熊耳為小。」唐.劉商〈姑蘇懷古送秀才下第歸江南〉詩:「瓦解冰銷真可恥,凝豔妖芳安足侍?」也作「瓦解冰泮」。
貧賤驕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賢者雖然貧賤,但能恪守道義,無所苟求,不但不覺可恥,而且自豪。語出《史記.卷四四.魏世家》:「子擊逢文侯之師田子方於朝歌,引車避,下謁。田子方不為禮。子擊因問曰:『富貴者驕人乎?貧賤者驕人乎?』子方曰:『亦貧賤者驕人耳。』」後來表示對權貴的鄙視。
恬不為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恬不知恥」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恬不知恥」原作「恬然不恥」。唐馮贄作的《雲仙雜記》,雜載古今逸事。書中記載一個叫做倪芳的人,他的個性不受拘束又特別古怪。平常喜歡喝酒,喝了酒後行為常瘋瘋癲癲,怪裡怪氣,並作一些怪異的舉動,一點也不覺得可恥。有一天,他喝完酒後,把《毛詩》這本書卷了卷,再沾上油當作蠟燭。他點著這個蠟燭,拿著它到外面遊盪了一夜。後來「恬不知恥」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有過錯卻安然不以為恥。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