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庫查詢時間:299.8236 ms
共 1025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不吐不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心中的事不吐露發洩會感到不暢快。如:「這件事放在我心裡很久了,不吐不快。」
|
吞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呼氣與吸氣。即道家所說的吐納。《抱朴子.內篇.極言》:「杜疾閑邪,有吞吐之術。」
2.吞進和吐出。比喻出納、隱現、聚散等變化。唐.盧仝〈月蝕〉詩:「奈何萬里光,受此吞吐厄。」
3.言語不直截或含混不清。《聊齋志異.卷四.青梅》:「生方讀,驚問所來;詞涉吞吐。」
4.傾訴;談吐。元.關漢卿《蝴蝶夢》第二折:「難吞吐,沒氣路,短嘆長吁。愁腸似火,雨淚如珠。」
|
握髮吐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賢人,洗一次頭時,曾多回握著尚未梳理的頭髮;吃一頓飯時,亦數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及待的去接待賢士。典出《韓詩外傳》卷三。比喻求賢心切。唐.陸贄〈興元論解羌公輔狀〉:「陛下握髮吐哺之日,宵衣旰食之辰,士無賢愚,咸宜錄用。」《宋書.卷五九.張暢傳》:「周公握髮吐哺,二王何獨貴選?」也作「吐哺捉髮」、「吐哺握髮」、「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握髮吐餐」。
|
吐氣揚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形容被壓抑的心情得到舒展而快活如意。元.湯式〈一枝花.雍容黃閣姿套.尾聲〉:「借尺地寸階,進一言半策,那時節吐氣揚眉拜丰采。」也作「揚眉吐氣」。
|
柔茹剛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吃到硬的即吐出來,軟的就吞下。比喻欺善怕惡。語本《詩經.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也作「吐剛茹柔」、「茹柔吐剛」。
|
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比喻人說話不中聽,說不出好話。如:「小兔崽子!狗嘴裡吐不出象牙,沒一句好話,少觸我霉頭。」也作「狗口裡吐不出象牙」。
|
吐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唐代時,中國西方的少數民族。主要以農牧業為生,並有冶鐵、毛織等手工業。信奉佛教。為唐代西方的主要外患。唐代文成、金城二公主先後與吐蕃贊普聯姻,促進了唐、蕃間的經濟與文化交流。
|
狗口裡吐不出象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諺語)狗的嘴巴裡不會吐出象牙。比喻罵人只會說壞話,說不出好聽的話來。元.高文秀《遇上皇》第一折:「和這等東西,有甚麼好話?講出甚麼理來?狗口裡吐不出象牙!」也作「狗嘴裡吐不出象牙」。
|
一沐三握髮,一飯三吐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求賢懇切。參見「握髮吐哺」條。
|
![]()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