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栽種。如:「種植」、「植樹」。
植物:百穀草木的總稱。如:「動植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地上的沙、泥混合物。如:「泥土」、「沙土」、「黏土」。
土地。如:「寸土寸金」。
疆域。如:「國土」、「領土」。
國、鄉。如:「故土」、「吾土吾民」。
本地的。如:「土產」、「土話」、「土風」、「土生土長」。
不合潮流的、閉塞不通的。如:「土裡土氣」、「土頭土腦」。
古老流傳的、民間沿用的。如:「土法煉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世代相傳的體系。如:「傳統」、「系統」、「道統」、「血統」。
總括。如:「統計」、「統算」、「統括」。
集結合一。如:「統一」、「統合」。
率領、統領。如:「統率」、「統治」。
器物圓而中空的部分。通「筒」。如:「短統襪」、「長統靴」。
作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用意、用心。如:「他講這句話的作用何在?」
2.作為、行為。《魏書.卷七八.孫紹傳》:「作用失機,雖成必敗。」
3.施行法術。《水滸傳》第四四回:「我的這法,諸人都帶得。作用了時,和我一般行。」《聊齋志異.卷二.陸判》:「作用畢,視榻上亦無血跡。」
4.效果、影響。如:「有副作用」、「消化作用」。
系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同類事物,按一定秩序相連屬,而自成一整體。
2.兩個或兩個以上相互有關聯的單元,為達成共同任務時所構成的完整體。
土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土地。《史記.卷四七.孔子世家》:「今孔兵得據土壤,賢弟子為佐,非楚之福也。」
2.覆蓋在地殼最外圍的一層土質,由土粒與腐植質混合而成。其中含有水分、空氣、礦物質和微生物,可供植物生長與動物棲息。
淨化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除雜質,使物體純淨。如:「廢水淨化工程」、「淨化城市空氣」。
2.使人心靈純淨。如:「淨化歌曲」、「淨化心靈」。
植物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廣義之植物界,傳統上為百穀草木的總稱。為生物之一界,其細胞具有細胞壁,大部分內含葉綠素,可行光合作用,攝取光、水等無機物轉化成養分。植物通常固定於一處,繁殖體可藉水、風、人等外力帶至各地繁殖。其種類繁多,至少有三十五萬種,包括不具細胞核之藍綠藻、細菌,單細胞之原生生物,不能自營生活的真菌及多細胞真核之綠色植物。
2.自二十世紀末,現代分類學家將生物分為五界,即「動物界」、不具細胞核之「原核界」、單細胞之「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及「植物界」。故狹義之「植物界」僅含有許多細胞真核之水生藻類、及陸生植物。
物系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又稱系統或體系。在化學上,指以一定數量和一定種類的物質所組成的整體。在熱力學上,指所研究的某分物質或空間。可根據需要,把一部分物體從周圍的物體中劃分出來作為研究對象;與物系密切相關並且影響可及部分稱為環境。物系和環境之間不一定要有明顯的物理界面,物系的劃分可以是實際的,也可以是抽象的,完全是取決於研究的方便性。例如一瓶氯和氫的混合氣體,當把氯作為物系時,餘者皆為環境。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