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15.6272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如雷貫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日夜號哭,忠烈動人,某今借與你十萬雄兵,命姬輦為帥,即日救楚。……某乃姬輦是也,官封大將軍之職,主公呼喚,不知有甚差遣?令人報復去,道是俺姬輦來了也。〔卒子報科云〕姬輦到。〔姬輦做見科云〕主公喚姬輦,那廂1>使用。〔申包胥2>云〕久聞元帥大名,如雷貫耳。今蒙大王憐愍敝國,肯發救兵,有勞元帥領兵前赴,真乃小官萬幸。 〔注解〕 (1) 那廂:這邊、這裡。 (2) 申包胥:生卒年不詳。春秋時楚國大夫。本姓公孫,名包胥,因封於申,故號申包胥。
一呼百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人呼喚,百人應和。形容權勢顯赫,隨從盛多。《孤本元明雜劇.南牢記.第一折》:「廳上一呼百諾應,白金橫帶錦袍寬。」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三齣:「羅公獨坐當中,一呼百諾,掌著生殺之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4.呼喚、召喚相關人員前來。如:「叫車」、「老師叫你。」、「叫他明天來!」
千呼萬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頻頻呼喚,再三催促。唐.白居易〈琵琶行〉:「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也作「千喚萬喚」。
召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呼喚。如:「離家在外的遊子,禁不住母親頻頻召喚,終於回家了!」
慈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佛教用語。慈,指給予眾生安樂;悲,指拔除眾生痛苦。南朝梁.沈約〈懺悔文〉:「爰始成童,有心嗜慾,不識慈悲,莫辨罪報。」後泛指慈愛、悲憫。如:「慈悲為懷」。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三折:「哥哥,你只管裡將我來棍棒臨身,不住的拷打。難道你的肚腸能這般硬,再也沒那半點兒慈悲的。」《西遊記》第一回:「好!好!好!今日方知姓也。萬望師父慈悲!既然有姓,再乞賜個名字,卻好呼喚。」《紅樓夢》第一六回:「列位神差略發慈悲,讓我回去和這一個好朋友說一句話就來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高聲呼喚。《集韻.去聲.效韻》:「哮,呼也。」如:「他大聲叫哮,希望有人聽到。」、「他正與對山的人呼哮著。」
招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呼喚。如:「你媽媽正在招呼你回家吃飯呢!」
警醒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睡眠中易醒。《紅樓夢》第七七回:「因晴雯睡臥警醒,且舉動輕便,故夜間一應茶水起坐呼喚之任,悉皆委他一人。」
叫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大聲呼喚。[例]小弟聽到同學在外面大聲叫喚他的名字,馬上就跑了出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