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36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光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儲存的是以MPEG-1規格壓縮之全螢幕(full screen)全動態(full motion)影像和音訊,整張Video CD可存放74分鐘的影音訊號,主要應用於電影和卡拉OK。可寫一次型CD可寫一次型代表該種光碟產品可提供使用者寫錄自己所要的資料,這但只能寫一次,無法像硬碟或軟碟可以反複讀寫。可寫一次型的光碟技術主要來自碟片材料的突破,將記錄材料塗在反射層的底部,但該層材料記錄一次後就無法再改變,因此只能登錄一次,這類CD光碟產品有兩種:CD-R(Recordable) : CD-R依據其資料錄製的特性又可...
合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調和音調的高低、旋律。《周禮.春官.大師》「大師執同律以聽軍聲而詔吉凶」句下漢.鄭玄.注:「兵書曰:『王者行師出軍之日,授將弓矢,士卒振旅,將張弓大呼,大師吹律合音。』」
專注行為技巧(attending_behavior)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3) 聲音:注意音量、音調、速度與流暢度。聲音溫和而堅定,以傳達感性和力量,且與個案保持相似的音量和音調。(4) 眼神:和個案維持適當的眼神接觸,但需留意不同文化對眼神接觸表達的意涵,有些差異。(5) 放鬆:放鬆、自然的呈現行為,助人者自然輕鬆的態度,可協助個案放鬆。(6) 談話內容:偶爾重複個案所說內容的關鍵字,且正確反映談話內容,不加入助人者自己的評價與想法,以確認焦點放在個案身上。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專注行為英文關鍵字:attending behavior 參考資料1. Clara E. Hill (2006)....
沈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詩歌發展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對於聲律論,沈約曾說:「自騷人以來,此祕未睹」,它確實引起了人們對詩歌格律和音樂美的普遍重視,其功績是不可抹煞的。沈約所撰寫的《宋書‧謝靈運傳論》,也是古代文學批評史上一篇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著述。另外,他還提出了「以情緯文,以文被質」的觀點,主張文學作品應該情文互用,做到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著作著作大多亡佚,今僅存《宋書》。明人輯有《沈約侯集》。 評價(資料取自於網路)
音樂性向測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D. Wing)編製了音樂智力標準測驗,是用對象包括國民小學二年級以上至成人,測驗內容包含:(1)和音分析;(2)音調改變;(3)音調記憶;(4)節奏重音;(5)和聲比較;(6)音強比較;(7)樂曲等部分。該測驗施測時間大約一小時,有建立8至17歲各年齡層的常模。經研究發現,此測驗的折半信度係數與重測信度係數都在.90以上,效度方面要求教師對兒童音樂能力評定與打總分,結果發現兩者的相關係數為.60,顯示其信度與效度尚佳。以區別性效度考驗結果發現,音樂實驗班學生在師大綜合音樂性向測驗各分測驗的分數,顯示此測驗具有區分效度...
長笛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長笛的歷史與發展2 長笛的音域和音區3 長笛的種類與變形4 著名長笛演奏家5 相關條目 長笛的歷史與發展長笛是現代已知的樂器家族中最古老的成員之一,“笛”這種稱呼被古人用來統稱其他所有的管型樂器,包括各種橫笛和豎笛,而並不體現他們之間的差異。石器時代的人們因為不滿足於葦管單調的聲音,所以在野獸的腿骨上打上洞,製造出的就是最原始的笛子——骨笛;現代長笛的祖先,並不同於現在的其他一些笛子。尖頭笛和鳥嘴笛通常被認為是現代長笛真正的祖先,但這兩者本身同長笛並沒有直接的關係。在十七世紀前就已經相當流行的尖頭笛,它本身的前身...
賽夏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隘祭典」。巴斯達隘祭典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現存相當完整也相當獨特的一種祭典,其完整性可以從祭典的歌謠和音樂性看出,其獨特性則是巴斯達隘矮靈祭是在對一族的恩怨雙重心理下,所產生的一種近似「贖罪」的祭典,與其他族群的豐年祭、祖靈祭或是感恩祭不同。(註二P.45) 關鍵字中文關鍵字:賽夏族Keyword:Saisiyat 參考資料鈴木 植(1999)。台灣原住民風俗(第一版)。台北市:原民文化。(註一)亞磊絲‧泰吉華坦、達西屋拉彎‧畢馬、田哲益(2006)。認識台灣原住民(初版)。台北市:原產會。(註二)田哲益(2001)。台...
馬奈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馬奈(Edouard Manet,又譯馬內,西元1832-1883年),被視為印象派的開拓先鋒,但並非真正的印象主義畫家。目錄1 生平概述2 藝術風格3 重要作品4 關鍵字5 參考資料 生平概述馬奈於西元1832年出生於法國巴黎的名門望族,在十七歲開始學畫後,自幼在上層階級受的薰陶、和音樂家、作家的交流,皆成為他藝術觀的養分來源,然而家中並不支持馬奈獻身藝術,馬奈輾轉到船上當水手,於後才回到巴黎的美術學院學習,此外,他還遊覽歐陸許多國家。西元1863年落選展覽會,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中描繪的主題,被拿破崙三世評為「淫亂...
但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也有人說他在波隆那及巴黎等地唸書),從許多有名的朋友兼教師那裡學習不少東西,包括拉丁語、普羅旺斯語和音樂,年輕時可能做過騎士,參加過幾次戰爭,12歲訂婚(1277.01.09 Marriage contract with Gemma Donati),20歲(1285)結婚,他妻子為他生了6個孩子,只有4個(3男1女)存活。佛羅倫斯但丁博物館門外的但丁雕像當時佛羅倫斯政界分為兩派,一派是效忠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齊伯林派,另一派是效忠教宗的蓋爾非派,1266年後,由於教宗勢力強盛,蓋爾非派取得勝利,將齊伯林派放逐。蓋爾非派掌...
紀伯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阿拉伯海外僑民文學)奠基者之一。他以獨樹一幟的散文詩,創造了所謂的「紀伯倫風格」──既有詩歌的精煉性和音樂的節奏之美,又具有散文富於靈活和多樣的表現力;有理性思考的嚴肅與冷峻,也有詠歎調式的浪漫與抒情,為阿拉伯現代文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這套文集,正是這位阿拉伯文學巨星一生創作成就的總整理! 著作紀伯倫青年時代以創作小說為主,定居美國後逐漸轉為以寫散文詩為主。他的小說幾乎都用阿拉伯文寫成,有短篇小說集《草原新娘》、《叛逆的靈魂》和長篇小說《折斷的翅膀》等。散文有《音樂短章》,散文詩集有《淚與笑》、《暴風雨》,詩集有《行...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