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7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大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25cm,雌雄鳥的羽色略有不同。雄鳥喙黑青色,虹膜黑褐色,頭頂至後頸朱紅色、雜有黑色小斑點,眼先至耳羽乳白色,其下緣及後緣有一黑色橫帶,腮、喉、前頸白色,背及肩羽黑色,下背至腰密布白色橫斑,翼羽黑褐色、有顯著白色橫斑點,胸灰白色帶黑色縱紋,腹部及尾下覆羽紅色,帶黑色縱紋,尾黑色,尾羽中央一對無白斑,其餘尾羽有白色橫斑,腳鉛青色。雌鳥頭頂至後頸為黑色、並非紅色,其餘部分與雄鳥相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 8cm。頭及背面為帶灰的橄欖綠色,頭部有不明顯的暗色斑紋。腰及尾上覆羽略淡。尾黑褐色。腹面污白色,腹側略黃。尾下覆羽白色。眼黑褐色。喙略下彎,成鳥黑色,幼鳥為橙色。腳灰黑色。
打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因噎氣或吃得太飽,橫膈膜作不隨意的間歇性吸氣收縮,以致引起聲門間歇性的急遽關閉,而發出特殊聲音。又稱「呃逆」。例:打噎打無停,去醫院檢查看看正好。(打嗝打個不停,去醫院檢查一下比較好。)
剝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擬聲詞。形容叩門的聲音。唐.韓愈〈剝行〉:「剝剝,有客至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長約17cm,雌雄鳥的羽色略有不同。雄鳥喙鉛青色,虹膜黑褐色,額至後頭為鼠灰色、向後漸濃,後頭兩側各有一紅色斑,臉及頸側白色,耳羽後有一黑褐色橫斑,腮、喉白色,背及肩羽為黑色,下背至腰密布白色橫斑,翼羽黑色、有白色橫斑點,胸、腹及尾下覆羽淡灰褐色、具有顯著的黑褐色縱斑,尾黑色,尾羽中央一對無白斑,其餘尾羽先端及外側有白色橫斑,腳灰綠色。雌鳥後頭兩側無紅色斑,其餘部分與雄鳥相同。
木(黑枕綠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Picus canus
體長26~33公分。喙長而呈鑿狀。大部分亞種為綠色,具有鮮豔的黃綠色臀部,身體除了翼和尾羽之外無條紋,面部灰色帶有黑色細斑,頭頂和頸部為黑灰色,雄鳥額至前頭為紅色,雌鳥為灰色。位於蘇門答臘的dedemi亞種體色呈暗紅色,具鮮紅色臀部。幼鳥色澤較為灰暗,腹部具模糊的條紋。
共12亞種,分布歐亞大陸北部和亞洲南部、東南部。
棲息於各式溫帶和潮濕副熱帶之林地、森林、次生林,主食白蟻及螞蟻。平常在地面上覓食,把喙深入土壤,用舌頭將獵物舔舐出來,也會在較低的樹幹上木覓食,或吸食樹液為食。多單獨出現,繁殖期時則會成對或和家庭成員成群出現。會利用樹洞休息和築巢,繁殖期時偶而會出現雄鳥餵食雌鳥的行為。
鳥綱(Class Aves)
鴷形目(Order Piciformes)
木鳥科(Family Picidae)
目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打瞌睡。因人打瞌睡時會頻頻點頭,猶如鳥類食一般,故言之「目睡」。例:昨暗晡睡毋落覺,這下緊目睡。(昨晚沒睡好,現在一直打瞌睡。)
五色鳥(馬來擬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Megalaima oorti
體長20公分。體型圓胖,頭部特別大,喙粗厚,呈鉛灰色,腳灰色,身體大部分為綠色,前額和喉部為黃色,眼先和前頸部具紅斑,頭部其他部分則為藍色。
共5亞種,分布於亞洲東南部,包括中國東南部、馬來半島、台灣、海南島及印尼。
棲息於海拔2,500公尺以下的闊葉林和次生林中、上層。多單獨活動,行動笨拙,翼稍短不善飛行,通常只做短距離移動,平時不好動,羽色具保護色的功用而不易被察覺。雜食性,但以漿果為主要食物。叫聲為單音的“kwo, kwo-kwo-kwo…”聲。巢洞鑿於樹上,洞口頗大。
鳥綱(Class Aves)
鴷形目(Order Piciformes)
鬚鴷科(Family Capitonidae)
剖梁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蠹蟲雖小卻能蛀倒梁柱。比喻小地方不注意會影響大局。《淮南子.人間》:「禍生而不蚤滅,若火之得燥、水之得溼,浸而益大;癰疽發於指,其痛遍於體。故蠹剖梁柱,蚊虻走牛羊,此之謂也。」
老虎也會目睡--難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老虎也有打瞌睡的時候;後來用以比喻能幹的人也難免會出差錯。例:俗話講:「老虎也會目睡」,故所﹝所以﹞這件事情出了差錯乜莫怪佢。(俗話說:「老虎也有打瞌睡的時候」,所以這件事情出了差錯也別怪他。)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