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20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628.47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天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古時軍隊攻城用的橋形木架。《宋史.卷三七七.陳規傳》:「李橫圍城,造天橋,填濠,鼓譟臨城。」
出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出兵攻擊。《後漢書.卷四五.袁張韓周列傳.韓棱》:「憲惶恐,白太后求出擊北匈奴以贖罪。」《五代史平話.周史.卷下》:「命諸軍圍城,發民丁數十萬,日夜攻城,命趙太祖統軍出擊。」
錢鍾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好義山、仲則風華綺麗之體,為才子詩,全恃才華為之」,富有幽默感,擁有雋永而又辛辣的筆觸,在長篇小說《圍城》中諷刺了知識份子的毛病。尖銳的筆調,刻劃都會男女的感情,描寫他們徘徊於中西文化的夾縫,翻攪在理想和現實之間,揭露人性中的良善與罪惡,交織出人們對愛情的盼望及痛惡。作者文句妙語橫生又帶著嘲諷、幽默,既捕捉了民初知識分子的心態,也悠悠展現一種讓人思索再三的生命情境。正如小說結尾所說:「包涵對人生的諷刺和傷感,深於一切語言、一切啼笑」 著作 論文:《十八世紀英國文學裏的中國》(牛津大學學士學位畢業論文,1937),《古典文...
玉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稱人面貌的敬詞。《戰國策.趙策三》:「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也稱為「玉面」。
石城湯池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的做法,所以我說你可以免死了。」原文中「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便是說各城官員都將會圍城堅守,使得各城變成「金城湯池」,難以攻下。另外在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中,有引《孫子》金城湯池之說,不過於《孫子》原書中未見,故置於參考資料。此處「金城湯池」亦是形容城池堅固。「金城湯池」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被用來形容堅固險阻的城池。
牒文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官府文書。《三國演義》第一回:「次日,接得青州太守龔景牒文,言黃巾賊圍城將陷,乞賜救援。」《西遊記》第九回:「即寫下牒文一道,差夜又徑往洪州城隍、土地處投下,要取秀才魂魄來,救他的性命。」
活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逃生之路。《三國志.卷九.魏書.曹仁傳》:「圍城必示之活門,所以開其生路也。」
箭書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繫於箭上而隨箭發射以通消息的文書。《宋史.卷二七八.雷德驤傳》:「官軍圍城,每射箭招誘,及令均子弟至城下,均皆不得知。得箭書,皆悉焚之。」
夫人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指晉朱序母於襄陽城西北角築城以禦苻堅之城。《晉書.卷八一.列傳.朱序》:「初,苻丕之來攻也,序母韓自登城履行,謂西北角當先受弊,遂領百餘婢并城中女子於其角斜築城二十餘丈。賊攻西北角,果潰,眾便固新築城。丕遂引退,襄陽人謂此城為夫人城。」
掛印而逃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棄官、辭官。《儒林外史》第八回:「只為寧王反叛,弟便掛印而逃,卻為圍城之中,不曾取出盤費。」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