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59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心血來潮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你下山救他一番;送出汜水關,你可速回,不得有誤。──久後你與他俱是一殿之臣。」哪吒原是好動的,心中大悅,慌忙收拾,打點下山;腳登風火二輪,提火尖鎗,離了乾元山,望穿雲關來。 〔注解〕 (1) 元神:道家稱人的靈魂為「元神」。 (2) 看官:傳統戲曲、說書人或話本和章回小說中,對觀眾與讀者的稱呼。 (3) 嗔痴:發怒和執迷。嗔,音ㄔ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省視、問候。《史記.卷七七.魏公子傳》:「臣迺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親數存之。」《明史.卷一.太祖本紀》:「罷諸軍需,存恤貧無告者,民大悅。」
隨機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舊唐書.卷八三.郭孝恪列傳》1>郭孝恪,許州陽翟人也,少有志節。隋末,率鄉曲數百人附於李密,密大悅之,謂曰:「昔稱汝、潁多奇士,故非謬也。」令與徐勣守黎陽。後密敗,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陽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與徐勣經營武牢已東,所得州縣,委以選補。其後,竇建德率眾來援王世充,孝恪2>於青城宮進策於太宗3>曰:「世充4>日踧月迫5>,力盡計窮,懸首6>面縛7>,翹足可待8>。建德9>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10>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11>。」太宗然其計。及破建德,平世充,太宗於洛陽置酒高會諸將曰:「郭孝恪謀擒建德之策,王長先龍門下米之功,皆出諸人之右也。」 〔注...
以為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2.用為、用作。《左傳.昭公十五年》:「司晉之典籍,以為大政。」《三國演義》第一○回:「操與語大悅,曰:『此吾之子房也!』遂以為行軍司馬。」
白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平民。《隋書.卷三七.李穆傳》:「既而大悅,謂公主曰:『李敏何官?』對曰:『一白丁耳。』」也稱為「白民」。
臨機應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此處所列為「隨機應變」之典源,提供參考。 #《舊唐書.卷八三.郭孝恪列傳》1>郭孝恪,許州陽翟人也,少有志節。隋末,率鄉曲數百人附於李密,密大悅之,謂曰:「昔稱汝、潁多奇士,故非謬也。」令與徐勣守黎陽。後密敗,勣令孝恪入朝送款,封陽翟郡公,拜宋州刺史。令與徐勣經營武牢已東,所得州縣,委以選補。其後,竇建德率眾來援王世充,孝恪2>於青城宮進策於太宗3>曰:「世充4>日踧月迫5>,力盡計窮,懸首6>面縛7>,翹足可待8>。建德9>遠來助虐,糧運阻絕,此是天喪之時。請固武牢,屯軍10>氾水,隨機應變,則易為克殄11>。」太宗然其計。及破建德,平世充,太宗於洛陽置酒高會諸將曰:「郭孝恪謀擒建德之策,王...
英雄無用武之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豫州協規同力,破操軍必矣。操軍破,必北還,如此則荊、吳之勢彊,鼎足之形成矣。成敗之機,在於今日。」權大悅,即遣周瑜、程普、魯肅等水軍三萬,隨亮詣先主,并力拒曹公。 〔注解〕 (1) 操:曹操(西元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瞞,東漢沛國譙(今安徽省亳縣)人。有雄才,多權詐,能文學。起兵擊黃巾,討董卓,漸次剪削諸雄,自為丞相,拜大將軍,爵魏公,旋進爵魏王,加九錫。後卒於洛陽,子丕篡漢。追諡武帝,廟號太祖。 (2) 芟夷大難:戡除亂賊。芟,音ㄕㄢ。 (3) 荊州:漢所置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地處長江中游,三國至南北朝時代是政治、軍事的重地。轄地約今湖北湖南兩省及河南省西南部。 (4) 豫州...
青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黑色。青眼語出《晉書.卷四十九.阮籍傳》:「籍大悅,乃見青眼。」人正視時黑色的眼珠在中間。後以青眼表示喜愛或看重。也作「青目」、「青睞」。
對答如流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者告膺,膺呼召問曰:「卿與吾有何所故?」融曰:「臣先君孔子與公老君同德比義,則臣與公累代通家也。」膺大悅,引坐謂曰:「卿欲食乎?」融曰:「須食。」膺曰:「教卿為客之禮,主人問食,但讓不須。」融曰:「不然。教君為主之禮,但置於食,不須問客。」膺慚乃歎曰:「吾將老死,不見卿富貴也。」融曰:「公殊未死。」膺曰:「如何?」融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向來公言未有善也,故知未死。」膺甚奇之。後與膺1>談論百家經史,應答如流,膺不能下之。 〔注解〕 (1) 膺:李膺(西元110∼169),字元禮,東漢潁川襄城(今河南省)人。桓帝時,為司隸校尉,當時太學生譽稱為「天下模楷李元禮」。凡為...
超群絕倫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0>之徒,當與益德11>並驅爭先,猶未及髯12>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鬚髯,故亮謂之髯。羽省13>書大悅,以示賓客。 〔注解〕 (1) 先主:指劉備(西元161∼223),字玄德,河北涿縣人。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為三國蜀漢開國君王。東漢靈帝末年,討黃巾賊有功,遂為安喜縣尉。密誅曹操不成,潛逃。三顧茅廬始得諸葛亮輔佐。後與孫權聯合大敗曹操於赤壁,取得益州與漢中,自立為漢中王。西元221年,於成都即位稱帝,國號漢,年號建章。因病崩逝,諡號昭烈帝,史稱為「劉先主」。 (2) 益州:地名。漢時設置,即今四川省等地,北周時廢。又漢時置郡,治滇池,地約在今四川省晉寧縣東,蜀漢改為建寧郡。 ...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