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83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三歲前小兒教養大綱(草案)〕是大陸地區衛生部婦幼衛生局於一九八一年六月頒發的嬰幼兒教育文件。該大綱根據三歲前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提出了托兒所教養工作的任務,即:使幼兒在體、智、德、美幾方面得到發展,為造就體魄健壯、智力發達和品德良好的社會主義新一代打好基礎;同時提出了三歲前幼兒團體教養的原則,闡述了小兒神經心理發育的主要意義,以及通過生活環境進行教育的教學手段,語言和動作的發展,認識能力的培養,與成人之間關係的培養等。
〔體育教學大綱〕(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體育教學大綱〕是大陸地區以綱要的形式對體育教學的目的和內容作出具體要求的指導性文件,是體育課教學工作的主要依據。各級各類學校都有相應的教學大綱
  以一九九二年公布的義務教育階段的〔初中體育教學大綱〕為例,其內容包括說明、大綱本文和附錄三部分。
  1.說明部分包括五小項:(1)體育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體育教學的目的是:通過體育教學向學生進行體育衛生保健教育,增強學生體質,促進身心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的建設者。初中體育教學的基本任務是:全面鍛鍊學生身體;學習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術;發展基本能力;向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2)確定體育教學內容的原則...
  師範學校教學大綱,指由國家教育行政部門所制訂有關師範學校每門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教學大綱的內容,一般包括:(1)教學的目的和要求;(2)教學內容要點;(3)基本參考書目;(4)教學的注意事項。
  國家教育行政部門先後制訂過兩套全大陸統一使用的師範學校各門學科教學大綱。一是一九五二年到一九五六年間制訂頒發的;一是一九八○年間制訂頒發的。第一次由教育部制訂了師範學校學校衛生學、教育實習、教學工廠實習、農業生產基本知識及實習、體育、音樂、圖畫、教育學、心理學、物理、化學教學大綱,於一九五六年秋季在全國師範學校使用,一九五八年停用。第二次由教育部制訂了師範學校語文、數學、物理、化...
[中學德育大綱](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中學德育大綱]是大陸地區對中學德育工作的指導性文件。一九八八年七月由國家教育委員會制訂頒發。該文件為試行稿。頒發的目的是為了有指導、有計畫地加強和改革中學德育工作,使學校、家庭與社會形成統一的教育合力,逐步實現德育工作的科學化、制度化、序列化,不斷提高德育的實際效果。大綱共分六個部分:緒言、德育目標、德育的基本內容、德育大綱的實施途徑、學生品德的評定、實施德育大綱的領導和管理。
  緒言部分明確提出制定大綱的指導原則: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理論和基本路線為依據,適應我國大力發展生產力、大力發展社會主義的商品經濟和改革開放的需要,適應建設民主政治,加強社會主義精...
小學教學大綱(大陸地區)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小學教學大綱是依據小學教學計畫,以綱要的形式編寫有關某一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表明某一學科的教學任務、目的、教材內容的範圍、深度和結構、教學進度以及教學法上的基本要求,是選擇教材和編寫教材的重要依據。就性質而言,它相當於小學分科課程標準。
  根據大陸地區目前的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教學計畫規定,小學設置以下學科:思想品德、語文、數學、社會、自然、體育、音樂、美術、勞動。以上各學科均有各自的教學大綱
〔識字運動宣傳計畫大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識字運動宣傳計畫大綱〕是民國十八年(1919)二月教育部為推行識字運動制訂的宣傳計畫實施辦法。大綱中規定省(或特別市)、縣(市)兩級均應設立「識字運動宣傳委員會」,由當地政府、黨部、學界及社會民眾團體的主要負責人組成,負責計畫和推動識字運動。省(或特別市)每年至少舉行「識字運動宣傳週」一次,縣(市)每年至少舉行「識字運動宣導日」一次,動員和組織各機關、團體、學校員生,利用公共場所,運用講演、標語、圖片、書報、幻燈、電影、文藝、廣播等各種形式,開展識字運動的宣傳活動。〔大綱〕還對推廣識字運動的具體設施及各種宣傳資料的內容作出具體規定。
  民國十九年(1930),〔北平特別市識字...
〔實施義務教育暫行辦法大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實施義務教育暫行辦法大綱〕之制定,係遵照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實施義務教育標本兼治案〕之決議,於民國二十四年(1935)五月由行政院修正通過;其目的在使全國學齡兒童(指六歲至十二歲之兒童而言)於十年期限內逐漸由受一年制、二年制,達於四年制之義務教育。義務教育之實施,應注重實際生活之教育,分三期進行:(1)自民國二十四年八月至二十九年七月止為第一期,在此期內,一切失學年長兒童及未入學之學齡兒童至少應受一年義務教育,各省市應注重辦理一年制之短期小學。(2)自民國二十九年八月起至三十三年七月止為第二期,在此期內,一切學齡兒童至少應受兩年義務教育,各省市應注重辦理二年制之短期小...
〔學生自治會組織大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學生自治會組織大綱〕是我國為規範中等以上各種學校,組織學生自治會所公布的第一個完整具體的辦法;於民國十九年(1930)一月二十三日中央第六十七次常務會議根據〔學生團體組織原則〕通過,並由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議決施行。
  重要內容計有二十二條規定,其重點如下。
  1.目的:根據三民主義之精神,作成學生在學校以內之自治生活,並促進其智育、德育、體育、群育之發展為目的。
  2.限制:各學校學生自治會之名稱,須冠以各該學校之校名,並不得干涉學校行政。
  3.會議
  (1)全體會員大會每學期開會一次,必要時經幹事會或代表會之決議或會員...
  〔第一期實施義務教育辦法大綱〕係教育部於民國二十一年(1932)六月頒布,計二十三條;明定義務教育之實施,以民國二十一年八月起到二十四年七月止,為第一期。在此期內,全國各縣市及行政區特別區,應指定城市及鄉村各設一區或數區為義務教育實驗區,實施義務教育。是項實驗區收容兒童總數,至少應占全縣市區失學兒童十分之一。省教育廳為試驗推行義務教育辦法,並為各縣示範起見,應指定相當地點,設義務教育實驗區,城市及鄉村至少各設一區,其經費由省教育經費項下開支。義務教育實驗區,由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指定辦理初等教育有成績之職員辦理下列各事項:(1)擬具該區義務教育實施計畫;(2)宣傳義務教育之意義及其關係;(3...
〔青年訓練大綱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青年訓練大綱〕係教育部於民國二十七年(1938)二月頒布,通令全國各有關機關及各級學校一體施行。〔青年訓練大綱〕內容包括三大項:基本觀念、訓練要項與訓練方式。
  在基本觀念方面,又分:
  1.人生觀:其目標在認清生活之目的與生命之意義。
  2.民族觀:其目標在認清中華民族為世界上最優秀民族之一;中華民族對世界文化有其獨特的貢獻,應該發揚光大;中華民族為富有創造精神之民族。
  3.國家觀:其目標在確立國家高於一切之信念;認清個人與國家之關係;認清我國之現狀及此後應努力之途徑。
  4.世界觀:其目標在認清世界各國之現狀;認清近代國際...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