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64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329.3505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一)02.明.畢魏《竹葉舟傳奇》第一二折:「因見貴戚王愷,富堪敵國,比太僕更覺奢華。為此,我心未免朝秦暮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告知。《周禮.夏官.太僕》:「王不視朝,則辭於三公及孤卿。」漢.鄭玄.注:「辭,謂以王不視朝之意告之。」
拭目以待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漢書.卷七六.趙尹韓張兩王傳.張敞》張敞字子高,本河東平陽人也。祖父孺為上谷太守,徙茂陵。敞父福事孝武帝,官至光祿大夫。敞後隨宣帝徙杜陵。敞本以鄉有秩補太守卒史,察廉為甘泉倉長,稍遷太僕丞,杜延年甚奇之。會1>昌邑王徵即位,動作不由法度,敞上書諫曰:「孝昭皇帝蚤崩2>無嗣3>,大臣憂懼,選賢聖承宗廟,東迎之日,唯恐屬車4>之行遲。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傾耳5>,觀化聽風6>。國輔大臣未褒,而昌邑小輦7>先遷,此過之大者也。」後十餘日王賀廢,敞以切諫顯名,擢為豫州刺史。以數上事有忠言,宣帝徵敞為太中大夫,與于定國並平尚書事。以正違忤大將軍霍光,而使主兵車出軍省減用度,復出為函谷關都尉...
一文不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漢潁川人。父張孟為灌嬰舍人,改姓灌。吳楚反,孟死軍中,夫入吳軍殺敵,以此聞名,為中郎將。武帝時為太僕,次年徙為燕相。性剛直,好任俠,食客日數十百人。後因酒後辱丞相田蚡,與其族皆見誅。 (4) 毀:詆毀,貶抑。 (5) 直:抵得上。通「值」。 (6) 效:摹仿。 (7) 呫囁:音ㄔㄜˋ ㄓㄜˊ,附耳細語。
改邪歸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改邪歸正」原作「背邪向正」。秦漢時期,在三公之下設有九卿。漢代的九卿分別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僕、廷尉、大鴻臚、宗正、大司農、少府。東漢獻帝時遷都於許,典章湮沒,應劭於是綴集所聞,著成《漢官》(亦稱《漢官儀》)一書,記述漢代典章制度及職官禮儀。應劭在提到「卿」這個官職時,認為它有彰顯、光明之意,具有背棄邪道,趨向正路的作用,可以彰顯國家的道德。後來「改邪歸正」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改正錯誤的行為,返回正途。出現「改邪歸正」的書證如《七國春秋平話》卷上:「望大王改邪歸正,就有道而去無道,則邦國之幸。」
申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告誡責備。《史記.卷四.周本紀》:「王道衰微,穆王閔文武之道缺,乃命伯臩申誡太僕國之政。」
城下之盟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敵國軍隊兵臨城下,抵擋不住,被迫與敵人簽訂和約。語出《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後用以比喻戰敗屈服的意思。唐.楊炎〈大唐河西平北聖德頌.序〉:「二月乙丑,皇帝以五命之服詔太僕崔偁總中權,專上將,誓軍前之士,卻城下之盟。」《東周列國志》第五五回:「君民效死,與城俱碎,豈肯為城下之盟哉?」
崔顥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目錄1 生平2 著作3 觀點4 評價 生平崔顥(704—754),唐代著名詩人。汴州(今河南開封市)人。開元十一年( 723)登進士第。開元後期,曾在代州都督杜希望(杜佑父)門下任職。天寶初(742—744),入朝為太僕寺丞,官終尚書司勳員外郎。其前期詩作多寫閨情,流於浮艷輕薄;後來的邊塞生活使他的詩風大振,忽變常體,風骨凜然,尤其是邊塞詩慷慨豪邁,雄渾奔放,名著當時。《舊唐書·文苑傳》把他和王昌齡、高適、孟浩然並提,但他宦海浮沉,終不得志。歷史上對他的記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關他的傳說和故事流傳下來,舊《唐書·崔顥傳...
歸有光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西元1506~1571)明朝江蘇崑山人。字熙甫,嘉靖進士,官至南京太僕丞,卒於官。工古文及經術,為明代名儒。曾居嘉定安亭江上,門人稱震川先生。著有《震川集》。
繩愆糾謬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舉發錯誤,糾正過失。《書經.冏命》:「繩愆糾謬,革其非心,俾克紹先烈。」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奏啟》:「昔周之太僕,繩愆糾謬;秦之御史,職主文法。」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