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42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0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清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清澈明淨。《荀子.解蔽》:「則湛濁在下而清明在上,則足以見鬚眉而察理矣。」唐.元稹〈西縣驛〉詩:「去時樓上清明夜,月照樓前撩亂花。」
2.天下太平,政治有法度。《詩經.大雅.大明》:「肆伐大商,會朝清明。」《漢書.卷二十二.禮樂志》:「即位三十年,四夷賓服,百姓家給,政教清明。」
3.精神清朗。如:「神志清明」。《淮南子.主術》:「夫人主之聽治也,清明而不闇,虛心而弱志。」
4.聲音清澈響亮。唐.羊士諤〈郡中即事詩〉三首之一:「鼓角清明如戰壘,梧桐搖落似貧居。」
5.二十四節氣之一。國曆四月五日或六日。
處暑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十四節氣之一。陽曆八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此日過後,夏天的暑氣漸將結束,天氣漸轉涼爽。
冬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太陽直射南回歸線,所以北半球夜最長,晝最短,南半球則相反。通常落在國曆的十二月二十一、二十二或二十三日。也稱為「冬節」、「南至」。
2.傳統節慶之一。因為古人以正月初一到除夕為一年,冬至到下次冬至的前一日為一歲。在冬至這天,中國北方的應節食物為餛飩,南方為湯圓;所以有吃過冬至湯圓便長一歲的說法。民間並有祭祀祖先、神明的風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一○.冬至》:「十一月冬至。京師最重此節,雖至貧者,一年之間,積累假借,至此日更易新衣,備辦飲酒,享祀先祖。官放關撲,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白露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秋天的露水。《詩經.秦風.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禮記.月令》:「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2.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地球運行至春分點後一百六十五度,或冬至點前一百零五度,落在國曆九月七日、八日或九日。此時,時序已入秋,早晚露水較重。
夏至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十四節氣之一。約當國曆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該日太陽直射北回歸線,北半球白晝最長,夜晚最短;南半球相反。也稱為「北至」、「夏節」。
中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中國古代根據地球繞行太陽的位置制定二十四氣,並進一步分為十二個「中氣」與十二個「節氣」。其中,與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等二分二至相距為三十度的倍數的為中氣,夾在其間的為節氣。十二個中氣分別決定十二個月分,沒有中氣的月分便為閏月,即「無中置閏」。
2.中和之氣。唐.白居易〈中和節頌〉:「和維大和,中維大中。以暢中氣,以播和風。」唐.皎然〈答鄭方回〉詩:「高秋日月清,中氣天地正。」
3.丹田之氣。《老殘遊記》第二回:「仗著他的喉嚨,要多高有多高;他的中氣,要多長有多長。」
4.中醫上指脾胃的消化、吸收、升清、降濁的生理功能。有時單指脾的功能。
穀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十四節氣之一。此時地球運行至春分點後三十度,或冬至點後一百二十度,落在國曆四月十九、二十或二十一日。
霜降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下霜。《新唐書.卷一七三.裴度傳》:「不如養威河北,須霜降水落,絕陽劉,深抵鄆,以營陽穀,則人人殊死,賊勢窮矣。」《儒林外史》第四一回:「到九月霜降祭旗,萬歲爺做大將軍,我家大老爺做副將軍,兩人並排在一個氈條上站著磕頭。」
2.二十四節氣之一。約在國曆十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
小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二十四節氣之一。在國曆五月二十一日前後。
新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一種民國以後所採行的新曆法。參見「太陽曆」條。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