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141 筆資料,
每頁顯示 筆資料
資料庫查詢時間:531.2623 ms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書空咄咄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晉人殷浩被黜放,終日以手指向空中書寫「咄咄怪事」四字。見《晉書.卷七七.殷浩傳》。後比喻失意、激憤的狀態。金.元好問〈鎮平縣齋感懷〉詩:「書空咄咄知誰解,擊缶嗚嗚卻自驚。」
扼腕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用手握腕,以表示內心的情緒:(1)失意的樣子。《醉醒石》第一四回:「故寒窗扼腕,靜舍悲歌,便做出三上書,幾叩門根柢。」(2)憤怒的樣子。《戰國策.燕策三》:「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之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舊唐書.卷一八七.忠義列傳上.王義方》:「姦臣肆虐,足使忠臣抗憤,義士扼腕。」(3)表示得意、振奮。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見一善則盱衡扼腕,遇一才則揚眉抵掌。」唐.白行簡《李娃傳》:「扼腕頓顙而登,乃歌『白馬』之詞。」(4)表示同情與惋惜。《螢窗異草.秦吉了》:「不意妾半途折翼,致姊竟遭爍金,負屈重泉,良堪扼腕。」《文明小史》第四一回:「人家知道他於這個小兒子鍾愛特甚,見了面都著實代為扼腕。」也作「搤腕」。
蹉跎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失足跌倒。比喻失意。《楚辭.王襃.九懷.株昭》:「驥垂兩耳兮,中坂蹉跎。」
望眼欲穿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杜甫,字子美,唐河南鞏縣人,是唐代文學史上了不起的詩人。他自小好學,七歲便能作詩,二十歲後漫遊各地,於洛陽認識李白。杜甫客居長安十年,鬱鬱不得志,仕途失意而過著貧困的生活。安史亂後,杜甫投奔肅宗,任左拾遺,後因直諫被貶華州,不久棄官移居成都,築草堂於浣花溪旁,世稱「浣花草堂」。後來投靠劍南節度使嚴武,擔任檢校工部員外郎,後世因稱為杜工部。嚴武死,他失去憑藉,又再度過著流離顛沛的生活。後來他攜家離開四川欲投靠親戚,途中病卒於岳陽,享年五十八歲。有《杜少陵集》。這首〈寄岳州賈司馬六丈巴州嚴八使君兩閣老五十韻〉詩,是杜甫送好友賈至及嚴武的詩。當時賈至因事被貶岳州司馬,嚴武也因事被貶巴州刺史,杜甫藉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暗地的、偷偷的。《戰國策.秦策二》:「張儀反秦,使人使齊,齊、秦之交陰合。」《三國志.卷七.魏書.呂布臧洪傳.呂布》:「(卓)嘗小失意,拔手戟擲布。布拳捷避之,為卓顧謝,卓意亦解。由是陰怨卓。」
垂頭喪氣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低垂著頭,意氣消沉。形容失意沮喪的樣子。《新唐書.卷二○八.宦者傳下.韓全誨傳》:「自見勢去,計無所用,垂頭喪氣。」《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三:「六老垂頭喪氣,只得回身。」也作「低頭喪氣」、「垂首喪氣」。
顧影自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看著自己的形影,自憐身世。形容孤獨失意的樣子。晉.束晳〈貧家賦〉:「債家至而相敦,乃取東而償西,行乞貸而無處,退顧影以自憐。」《品花寶鑑》第一三回:「誰知薄命不辰,深恩未報,先生去年夏間,又染時症物故,煢煢獨立,顧影自憐。」
悵然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憂思失意的樣子。《文選.宋玉.神女賦序》:「罔兮不樂,悵然失志。」唐.李白〈烏夜啼〉詩:「停梭悵然憶遠人,獨宿孤房淚如雨。」
事過境遷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繭紙上,寫得是遒媚勁健,如行雲流水,正是王氏的書跡聖品。在文章中,作者有一段談到,人的一生或得意,或失意。得意的時候如偶遇知己,可以傾吐平生心志;或者充滿靈感,可以縱情於作品中。在這個當頭,任誰也不會去考慮年齡的問題。但是遺憾的是:人的感情會隨環境改變,過去自以為得意的事,到了後來,一回頭看,已成往事,只能回味了。文人作家的創作靈感正是從這種感情轉變中獲得,然後一路來到了生命的盡頭。這一段文字中的「情隨事遷」可能就是後來「事過境遷」的典源。「情隨事遷」的意思是:思想、感情隨著環境的改變而產生變化,而「事過境遷」是指事情過了,環境也已改變,二者一義之轉,當有引申的脈絡可尋。這句成語常見於後代小說...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失意、悲傷。[例]惆然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